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央日報:到底是誰在恐中?兩顆腦袋執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8 15:38:08  


  中評社台北5月18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社評說,在馬英九政府即將執政滿2週年的前夕,新台灣國策智庫舉辦“恐懼的總和:馬政府執政兩週年總檢驗”座談會。雖然座談會討論的是執政2週年的政績總體檢,但是從座談會的標題就可明顯看出,該場座談會的主軸是在指責國民黨政府過去2年較為傾中的政策,是因為恐懼中國大陸的關係,所以才會用“恐懼的總和”這樣的說法。 

  前“陸委會主委”吳釗燮指出,馬執政的這兩年,“國家主權”地位淪喪,處處仰賴不確定之中國的善意,戰略選擇“排拒美日、迎向中國”,嚴重忽視台灣人民的意願;“陸委會”喪失了統籌與政治評估的功能,各部會競速與中國妥協、比賽開放,台灣宛如對中國門戶洞開。吳釗燮本身的擔心,才真正是恐懼的總合,因為若不恐懼,又怎會擔心門戶洞開呢? 

  社評說,若處處仰賴大陸的善意,台灣就不會不簽租稅協定,如果排拒美日,台日也不會簽署斷交以來首宗綜合性文件。如果忽視台灣人民意願,豈會透過各種方式來告訴民眾,政府為何要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又豈會接受在野黨提出在民主“國家”是非常少見之非選舉期間的政策辯論要求?凡此都在說明政府重視人民的意願,何來嚴重忽視? 
 
  若是“陸委會”已喪失統籌與政治評估功能,各部會都在幫中國大陸代言,又豈會設定陸資投資台灣上市公司之股份不得超過10%的上限。有秩序地、漸進地對大陸開放,與一下子“積極開放、有效管理”、一下子又“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相比,到底何種政策的恐中成份較多呢?各國經濟發展的經驗顯示,對本身經濟發展信心不足時才會選擇保護政策,綠營人士反對開放才是恐懼總合的表現。 

  社評說,吳釗燮另外指出,馬政府不論是十二吋晶圓、中國學歷、ECFA都毫無政策影響評估,甚至凡事都罵以前的政府來逃避問題,仍是候選人心態,未調整為執政心態。日前民進黨蔡英文給馬英九的公開信,也強調國民黨不要再選舉了,要調整為執政心態。不過,民進黨的前後任“陸委會主委”,可能都忘了,在執政期間,外國人士與陳水扁對談的結論,是只看到“總統”候選人而未見到“總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