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是誰炒熱名畫市場?藝術品“瘋狂時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1 00:10:46  


  中評社北京5月21日電/中國古代書畫市場拍賣價格不乏上億的精品,比如明代畫家仇英的《文姬歸漢長卷》和清代畫家徐揚的《平定西域獻俘禮圖》分別拍出過1.012億和1.34億元天價,但中國近現代書畫家之前從來沒有人進入“億元俱樂部”。從歷年拍賣成交記錄上可見,張大千作品最高價為2002年香港蘇富比的《潑彩朱荷屏風》,成交價為2143.32萬元,而這次《愛痕湖》拍賣價格陡然上升數倍,也有人質疑有人利用目前當代藝術市場行情低迷的機會,蓄意炒作以張大千為首的近現代書畫家作品。

  文化藝術品進入了“瘋狂時代”?

  可以說當今的文化藝術品進入了“瘋狂時代”,有人用“文化貴”來形容,但實際上,貴的並非文化,文化藝術品在其中扮演的僅僅是一個“商品”角色而已。而且,這一場熱潮本身也是不平衡的,書畫最受歡迎,瓷器次之,最具有文化價值的古籍善本等則價格並不高。對此,首都圖書館研究館館員周心慧表示:“古代傳流至今的珍本善本,同樣具有不可再生性,其所具有的珍貴價值,是毋庸置言的。但現在的這一波收藏熱更多原因是大財閥的介入,炒作起來的,是一種投資行為,他們更加關注畫、瓷器等,而對書的關注則比較少。”

  當今文化收藏市場,名畫的炒作已經登峰造極,遠的宋元明清的畫作,近的齊白石張大千等,幾乎全都被炒成天價,早有專家指出,文化收藏的泡沫已經產生。以這些年瘋狂升溫的中國當代藝術品為例,《福布斯》曾報道過這些藝術家在國內外炒作的內幕:畫家先出資請某些藝術評論家做“槍手”,在報刊、電視上造勢;然後舉行“拍賣會”,進行假拍,由事先預設的“托兒”“競拍”,作品於是拍出大價錢,幕後當然由畫家本人付款;接著是第二輪炒作,媒體報道這位新秀如何崛起,躋身當代名家行列,廣受追捧;然後是第二場拍賣會,重複上次動作。如是三四次乃至更多次,待買家已經相信這位畫家的作品及其天價,一位“當代名家”就修成正果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