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當代風水師真相調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2 00:03:15  


2010年4月,一位風水師在某房交會上為購房者提供房屋風水分析
  中評社北京5月22日電/風水師這一行當,從古至今,一直籠罩著神秘的面紗。風水師,也被稱為“陰陽先生”。據環球人物雜誌記者調查,近年來,在中國農村,幾乎每個鄉都有一至數名“陰陽先生”,城市里的專職風水師也日漸增多,幾乎所有大的商業樓盤都會請風水師參與設計。保守估計,全國風水師已達數萬之眾。“風水熱”正在中國悄然復興,而在一些“精英人士”的引領下,“風水”甚至有成為時尚的趨勢。

  風水師是一個沒有具體規範的行業,其從業者形形色色、良莠不齊,且不乏招搖撞騙之輩。風水師們的論斷真在何處,又假在哪裡?包含了怎樣的道理,又隱藏了幾多騙術?這一職業群體的生存狀態究竟如何?

  成為風水師的六點要求

  關注風水行業多年的倪方六,最近出版了新書《風水三千年》,他預言,明年的圖書市場將是“風水年”。“別的不論,就說房子吧,現在的樓盤,不少都考慮了風水的因素,請風水師看過。前年開盤的上海一個天價樓盤,本來有不少香港客戶購買,但樓盤老板突然病死,讓他們覺得那裡‘風水不好,不吉利’,紛紛退房。”風水之盛行,可見一斑。

  那麼,究竟什麼是風水?在國內首開風水課的北大教授於希賢比較認同的,是劍橋大學李約瑟博士給出的定義——風水實際上是結合了地理學、氣象學、景觀學、生態學、城市建築學等學科的綜合自然科學。“從仰韶文化遺址看,距今6500年前,古人就形成了東南西北的方位概念,並對天地人的關係有了理解,這實際上就是風水的雛形。據考證,中國古代都城、村落和民居幾乎都是按風水布局的,可以說,風水是中國式的建築學和規劃學。”他進一步解釋說:“大到城市建築風格,如為何在這裡選址,怎樣規劃設計,路怎麼開,樹怎麼種;小到居家布置,如大門怎麼開,鏡子不能照床等,都屬於風水的範疇。這是中國獨有的文化。”

  中國傳統的風水學主要分為兩大門派,一為巒頭派,二為理氣派,二者都以《易經》及五行學說為理論基礎。理氣派主要盛行於福建、浙江一帶,其鼻祖為宋代風水大師賴布衣,現在不少樓盤開發商都愛請理氣派風水師看風水;巒頭派的大本營則在江西,這一派的風水師看陰宅較多。當年,明成祖朱棣就是請的江西風水師廖均卿為明十三陵選址。廖均卿是江西贛州府興國縣人,其先祖廖三傳曾師從唐代著名風水大師楊筠鬆和蔔則巍,而楊、蔔二人正是形勢宗風水術(即巒頭派)的鼻祖。

  在倪方六看來,一個合格的風水師起碼要具備六點要求:一、要對空間及物體間的相互影響很敏感,有觀察力;二、要有地球物理學知識,對各地的水文條件、地質情況了如指掌,做到“三年尋龍,十年點穴”,即至少要跑遍周邊的山山水水,才能找到風水寶地;三、要有氣象學知識,對各地氣象氣候和環境狀況十分了解;四、要有建築學知識;五、要懂心理學,對醫學、佛學及傳統文化也要了解;六、也是最主要的,要掌握傳統的風水理論和勘察手法,對各風水門派、天幹地支、陰陽五行等原理要熟練運用。“但事實上,當代不少所謂的風水大師,並不能全部做到這六點。”

  民間風水師

  今年44歲的陳吉印,曾是湖北省十堰市的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鄉間風水先生,自稱從事風水行業已有20個年頭。最近,他因撰寫一本名為《解密古代風水術騙局》的書稿而備受關注。當環球人物雜誌記者採訪他時,他先是得意地告訴記者:“你們城里人不了解,在我們這裡,人人都要學風水的。”在記者進一步詢問他對於風水學的看法時,他卻變得含糊起來,低聲說道:“講那些事是沒有太多意義的。”

  陳吉印告訴記者,自己所在的村子只有100多口人,有包括他在內的兩名風水先生。他24歲那年,正值改革開放初期,“鄉下那時候很盛行拜師學風水”,他也在父親的安排下,拜了一位王姓長者為師。這位師傅曾是國民黨時期的一名教師。記者問他老師授課的內容及書目,陳吉印想了許久,只說“當然很多,”卻沒有說得更具體,至於書名,也只說了一本《崇正辟謬》。記者在查閱相關資料後發現,這不過是一本講述擇日擇吉學的算命書。

  陳吉印以文化人自居,他說:“目前國內的風水大師包括兩種,一是學術派,二是江湖派,而我當然是屬於學術派的!”這個只有初中三年級學歷的鄉村風水先生,時時將《易經》、《八卦》掛在嘴邊,並自稱,多年的從業經歷讓他對科學依據有了“較深刻的體會”,可體會是什麼,究竟如何深刻,他卻始終避而不談,也無法對其進行深入的解釋。

  與傳聞中奔走在各地“布陣指揮”的風水大師不同,陳吉印看風水,既沒有道具,也不懂風水術語,憑借的只是自己對建築、環境的零星、最基本的了解,如要在安全、通風好、陽光足的地方建房子等。但即便如此,對當地不少村民而言,讀了幾年書的陳吉印說的話是“值得信”的。

  “同村有一戶人家讓我去看他家新蓋的房子,我一看就覺得這房子建的地兒不好,建在了泥沙石築成的斜坡上。雖然各方面采光很好,但看上去就覺得危險。”陳吉印於是提出,應該盡快搬走。可剛蓋好的房子哪能說搬就搬,那家人並沒有聽取這個建議。第二年夏天,村里下暴雨受了災,沿著斜坡順勢而下的泥沙衝垮了那戶人家的房子。“後來呢?”記者問道,陳吉印有點不耐煩:“後來他們就搬走啦!”這一事例,被陳吉印視作自己“20年職業生涯中的精彩一筆”。

  在中國,像陳吉印這樣成長於鄉村深處、游走在城市邊緣的農民,構成了我國最底層、最大規模的風水師群體。他們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也從未對傳統文化進行過深入研學,更多的只是靠經驗或一張嘴。

  “嫡傳派”、“學院派”成熱捧對象

  記者從倪方六口中得知,“當代活躍在都市里的風水師主要分為嫡傳派和學院派,前者以某某的傳人為噱頭;後者則打著高等學府的旗號,以名氣唬人。”

  李明亮(化名)算是“嫡傳派”風水師。今年48歲的他,17年前辭掉公務員的工作,轉而成為專職風水師,“因為自己的性格不適合在機關工作,而且做風水師比較自由,收入也肯定比當公務員好”。

  李明亮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風水師,他自幼便跟著父親學習看風水。李明亮告訴記者:“要想學到一定水平,沒有三五年是不行的。我們同行之間也不交流,家族中很多東西都是保密的。”

  記者在網上以“風水”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很快便出現了8310萬條搜索結果,多是各種各樣的風水行業協會。記者按照某協會網站的提示,撥打了一位“風水大師”的電話,對方在得知記者身份後馬上問道:“你們收費嗎?能出現我的名字幫我宣傳一下嗎?”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些協會幾乎都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民間組織,主要針對客戶開辦收費講座,也會邀請行業內人士“授課”:“我幾乎每天都會接到邀請電話,只要願意,我一年能開200個類似的講座。但實際上,也就是兩節課,然後發給‘學員’一個證書,要價卻從幾千到幾萬都有。”

  能標出這麼高的價碼,是因為有市場。為了能讓自己沾上一定師承淵源或學術背景,風水師們大都熱衷於上課、拿證。

  為了去偽存真,也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風水學的真實面目,我國部分高校和學者也在積極推動正規的風水教育。據北大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早在1985年,在時任地理系主任侯仁之的強力支持下,北京大學就正式開了風水課,於希賢便是主講人。

  2008年,在新一輪的“風水熱潮”中,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在全國高校中率先開設“建築與風水”課,選修人數竟遠遠超過50至60人的平均水平,達到130餘人,且70%以上為非建築專業學生。雖然這門“風水課”在上滿一個學期18個課時後,便從選課單中悄然消失,卻引來不少高校的效仿。

  目前在國內,已有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四川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高校開設了與風水相關的課程,且多設在環境建築系、哲學系和地理系等專業中。據北京師範大學易學與建築文化研究生課程班負責人介紹,該班每期招收的學員約為30至40名不等,要完成為期兩年的學習課程,學習包括《堪輿易學》、《易學與預測學》、《建築風水學》、《家居易學》等內容,學員中80%都是來自房地產、建築行業的從業人員,也有一部分是風水愛好者或專門的風水師。

  賺錢的門道不少

  “我從不與風水師往來。”於希賢毫不掩飾自己對風水師們的“不屑”,“他們之間爭名奪利的情況非常嚴重,很少有人找我進行學術探討,都是寄材料,希望得到我的支持,然後從中獲利。”

  風水師一般是不會掛牌營業的,即使掛牌,也都是以易經研究會之類的名目經營。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通過樹立一定的口碑,由客戶或朋友介紹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裡有半個月都排得滿滿當當,不好的時候,一個月也就能看個五六次。至於有些風水師對客戶說,‘一間房子不能請多位風水師看,看多了會不好’之類的話,其實都是假的,無非是怕自己露出破綻而已。”李明亮說。

  “要想辨別風水師的真假,其實很容易,那些故弄玄虛、只說結果不說原因的,必定是假的。”李明亮說,“有些人到你的房子里,假模假式地轉一圈,就說這房子對主人不利,卻又不直說為什麼不利,這中間就肯定有問題——他水平不行,說不出原因嘛。還有的所謂風水師,掌握了客戶心理,看了房子後話說到一半就打住不說了,故意讓客戶緊張起來,等客戶追問時,他再說,‘很凶’,而後跟客戶說破解的方法,借機賺錢。”

  “有些風水師會故弄玄虛。看風水,說得簡單點,就是尋找一個適合人居的地方。它是一門科學,只是被人為地披上了一層迷信的外衣。”因為常年與各類風水師打交道,倪方六深知其中門道,在他看來,很多被風水師神秘化的道理都可以用簡單的自然法則來解釋:“比如某些房子的采光不好或有過堂風,風水師一看就說,這房子風水不好,對主人身體健康不利。事實上呢?房主人一般年紀較大,吹了過堂風肯定容易生病,采光不好則難免影響心情,進而影響健康,這都是非常簡單的道理。還有一些風水師,到人家家裡轉一圈就大放厥詞,說若想改善房子的風水,客廳的某某位置要掛一幅畫,實際上他可能只是看到屋子的主人在那個位置掛著衣服,衣服亂放肯定會影響人的心情,若掛在客廳的是內衣,就更不雅觀了。他讓你掛幅畫,無非是讓你不好再在那個地方掛衣服,很簡單。”

  李明亮也透露,風水師賺錢的門道不少。“有人來找過我,就想讓我在給人看風水時說一兩句話,比如需要擺個什麼東西,該到哪兒買,然後他們將普通的東西賣出高價,讓我從中賺回扣。這種錢,我是不賺的,但搞這種事情的人的確不少。”

  收入,向來是風水師們諱莫如深的一個話題,在記者採訪的風水師中,幾乎沒有一個人會對自己的收入予以正面回答。李明亮告訴記者,由於客戶都是熟人介紹來的,所以找到他時,對收費標準都有個基本了解。“我們這行一般不談價格。每個人都有一個大概的收費標準,客戶認可就來找我,也不會討價還價。”倪方六也說:“風水師的收費標準,主要視客戶情況而定。若是幫朋友看看,可能分文不取;若是看商業樓盤,上萬元都算是很便宜了。在內地,每看一個樓盤,風水師的收費多為十萬元左右,而在香港,收費則至少在十幾萬元左右,動輒百萬也並不罕見。這是個沒有收費標準的市場。”

  客戶多為有錢人

  因為收費高,風水師們的客戶群很好界定。李明亮回憶說,雖然來找自己看風水的客戶身份多樣,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錢,且多是因為生活中遇到不順利的事,病急亂投醫想改改運氣。

  趙凱(化名)是一家私營企業的老板,5年前經朋友介紹開始接觸風水師,如今,他說自己對風水也已略知一二了。他和他身邊的朋友,但凡有人買房子、搬家,都會請風水師幫忙看看風水。他甚至會供養著師傅,“師傅是方外高人,常年在四處雲游”。趙凱的辦公室里,擺放著風水龜、風水龍、開光貔貅、金剛杵一類的“改運物品”,記者問他是否覺得這些東西對自己的運氣有所幫助,趙凱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問而不信是最不好的,要麼別問,問了就要信。”

  風水師們的企業客戶,則以開發商為主。“現在,很多商業樓盤都會在選址或開盤時請來風水師。”倪方六說,“比如南京某個湖邊有一塊地,西南走向,按傳統風水來說並不好,開發商於是請來南京大學一位教授想辦法。這位老先生很有水平,建議開發商將每棟房子的朝向都設計得不一樣,都朝向湖心,以保證每一戶都看得到湖。視野開闊了,業主的心情自然舒暢,也就不容易得病。最後,這個樓盤賣得特別好。”

  倪方六很欣賞這位老教授的建議,一再強調,“真正有水平的風水師,不會拘泥於古代沿襲下來的方法”。“倒是那些拿著羅盤到處給人看風水寶地的風水師,大多是騙人的。古人要想選好一塊地,那是要踏遍千山萬水的。他們一輩子可能才能找到一塊好地,而現在,放眼望去,到處都是風水寶地,可能嗎?”

  面對不斷升溫的“風水熱”,於希賢說,這其中有兩方面原因。其一,是近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這裡所指的‘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兩個層次:一是哲學,以《易經》的興起為代表;二是建築文化。”第二,在他看來,利益也是“風水熱”的幕後推手之一,“有的人書都沒讀過幾本,完全是為了跟風賺錢,才披上‘風水大師’的外衣,而當前房地產的開發熱潮以及人們急功近利的心理,則給了這些風水師生存的基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