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文化價值”不等於“文化資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8 00:07:11  


  中評社北京5月28日電/光明日報文章說,今天我們如何對待文化資源與文化遺產?同時的一些新聞報道就可以給出大相徑庭的答案。先看第一組報道,5月25日、26日《中國經濟周刊》、《長江日報》等媒體先後刊發這樣一組報道——《四省五地爭奪“炎帝故里”,投資總額破百億》、《四省五地爭奪炎帝故里續:一個名人值25億》。報道稱,湖北隨州、陝西寶雞、山西高平、湖南炎陵、湖南會同這“四省五地”十年來各自舉辦範圍涵蓋“全球華人”的“炎帝祭祀大典”,總投資額破百億,爭相打造文化產業的“尋根祭祖”模式。

  再看第二組報道,5月25日,《信息時報》消息稱,廣州一國寶級建築報批十年未修繕,僅靠木樁支撐。相關責任單位各訴苦衷,而有識之士枉自疾呼。另外,早些時候,下面這些新聞題目也會映入眼簾——《雲南大理龍首關遺址因修路被毀》、《岳麓山不少辛亥革命志士墓葬被毀,有的成菜地》、《齊白石墓園幾成公廁》。

  一邊在撿拾歷史,一邊在遺忘歷史;一面在闡揚文化,一面在漠視文化。“有趣”的是,這兩組報道中提到的省份,居然還有交叉的情況。“交集”的出現其實是一種更深刻的提示:很多地方政府只選擇了可以“資本化”的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看重的是“文化資本”而不是“文化價值”。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