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版圖破行政區劃藩籬 達《西湖共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28 22:37:24  


  中評社北京5月28日電/繼日前國務院正式批復《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之後,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區)的經濟合作部門官員會聚西子湖畔,參加在杭州舉行的首屆國內合作交流工作研討會,並於27日共同發佈《西湖共識》。

  新華社報道,《西湖共識》讓人產生強烈的預期:在“十二五”期間甚至更長遠的未來,中國國內經濟合作將進一步打破行政區劃藩籬,進入“合縱連橫”新階段。

  近兩年來,國家相繼出台十多個區域發展規劃和區域發展指導意見,區域主體功能區建設逐步啟動,不同區域的發展定位逐步成熟,區域經濟呈加速發展之勢。

  天津市合作交流辦公室副主任王曉平表示,今後五年,中國將形成多個核心經濟圈帶。除了傳統的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三大經濟圈,海西經濟區、成渝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乃至關中-天水經濟帶等也將進入新一輪發展機遇期。

  專家表示,經濟圈帶對全國總體經濟實力的貢獻將進一步增大;另一方面,各大經濟圈之間也將展開以資本、人才甚至體制改革為重點的新一輪激烈競爭。

  上海市合作交流辦公室副主任胡雅龍說,隨著全國高速鐵路網、城際軌道交通網、高速公路網的大規模建成,為各種資源要素在更大範圍內優化配置和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創造了條件。長三角、珠三角、濱海新區等區域相互聯繫更加緊密,“上海在參與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和加強與兄弟省區市合作方面,面臨著重要機遇”。

  “目前國內合作交流事業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浙江省經濟合作辦公室主任姚少平說。從“天時”看,國內正處於產業結構、要素結構、需求結構、空間結構調整的活躍期;從“地利”看,國家層面先後實施東部率先發展、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戰略,形成了涵蓋東、中、西和東北地區的區域政策體系;從“人和”看,新一輪機構改革進一步強化了國內合作交流部門功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