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長崗坡渡槽:廣東水利史上的一座豐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1 00:05:39  


長崗坡渡槽
  中評社北京6月1日電/最近,國家有關部門發布的“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新發現”中,廣東有10處入選;地處粵西邊界的羅定市有兩處近現代重要史跡代表性建築類重要發現———第一初級合作社舊址和長崗坡渡槽名列其中。

  被譽為“廣東紅旗渠”的長崗坡渡槽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廣東水利工程的大手筆,它以巨龍般的身軀,把上游的瀧江河、太平河水引入金銀河水庫,滋潤著下游20多萬畝農田,羅定盆地從此變成了旱澇保收的“天府之國”,羅定因此也連續摘取“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隨著金銀湖飲水工程的竣工,長崗坡渡槽還源源不斷地為城區居民提供乾淨的“放心水”,當地30多萬群眾一直受惠。更為神奇的是,渡槽建成29年多來沒有出現過一次滲漏,從未大修,工程質量過硬。

  說起渡槽,它曾經在上世紀的神州大地紅火過一陣子。渡槽又稱高架渠、輸水橋,通常架設於山谷、窪地、河流之上,用於通水、通行和通航,用來把遠處的水引到水量不足的城鎮、農村以供飲用和灌溉。現在許多水利工程、引水工程等大量地使用著渡槽,創造出很多富有特色的新式渡槽、現代化渡槽。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國內水利設施落後,直接影響了農村的發展。為了擺脫這種困境,引水灌溉就成為一項突出的民生工程。渡槽作為一種水利設施,就在這種背景下在全國各地開始大規模興建。

  “這個渡槽把以往白白流掉的太平河河水引入金銀河水庫,”當年指揮修建長崗坡渡槽的原羅定水利局老局長陳海順對筆者介紹說,“而金銀河水庫灌溉的農田占全縣所有農田的四分之一還要多,發電裝機容量占全縣水電裝機容量的三分之一。”過去羅定窮得有名,窮在缺水,十年九旱。1955年遇上8個月大旱,全縣有20多萬畝田插不下秧,插下去的十多萬畝無水灌溉,半枯半死。其實,羅定境內有六條主要河流,流量並不小;但過去境內沒有一條像樣的水利設施。半個多世紀前,羅定大辦水利,經過40多年的水電建設,全市的水利設施基本上形成引太、引泗、引沙等六宗引水工程,特別是“引太灌金”成為最大系統工程,而長崗坡渡槽是這一工程的關鍵大型建築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