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新思維:全球化下兩岸和平戰略的互動與省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6 00:33:59  


圖3-1
 
  (三)破壞者:在和平談判的過程中,亦即在衝突轉變成機會,權力重新分配與轉變時,這時會有“破壞者”出現,其目的在製造雙方的誤解與衝突,重新造成權力不平衡的結構,促使和平談判瓦解。(注17)其實,談判者與破壞者在內部與外部爭議過程中,會形成一種“鳥巢式的賽局”(nested game),(注18)這種搶佔巢穴的行為表現,造成和平談判過程的困難與不良結果,這是和平進程研究者必須深入瞭解與重視的關鍵因素。

  兩岸和平戰略的內涵分析

  自1949年兩岸隔海分治對立以來,迄今已滿一甲子。在這漫長的分治歲月中,兩岸關係歷經“武力對峙”、“和平共處”、“交流談判”、“政治對立”與“和平發展”等時期,雙方政策的演變與戰略思維均在不斷調整與應對中。自1980年代兩岸以“罷戰言和”、“和平共處”的戰略思維為主要基礎,形成兩岸互動的重要發展內涵。茲分述如下。

  一、中共對台和平戰略思維的演變

  自1949年中共建政至1979年宣佈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共前面三十年對台政策,主要以“武力解放”與“和平解放”作為吞併台灣的戰略思維。這種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左傾路線指導下的對台戰略,強調以“鬥爭”為主的工具價值,(注19)並無法真正達到吞併台灣的目的。1979年元月,中共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宣佈放棄以往“解放台灣”口號,並宣告對金門島嶼停止炮擊;1980年元月鄧小平正式提出“和平統一”策略,作為對台“和平統戰”基本政策,此一“罷戰言和”的戰略調整,改變了兩岸關係往後三十年的互動發展。

  1981年9月,中共人大委員長葉劍英發表“實現和平統一的方針”(俗稱葉九條),希望兩岸舉行對等談判(當時建議國共兩黨談判),並達成有關“三通”(通郵、通航、通商)、“四流”(學術、文化、體育、技術交流)等協議。1983年6月鄧小平提出兩岸和平統一的設想(俗稱鄧六點),強調“一國兩制”,台灣作為特別行政區、保有與大陸不同的制度,採取司法獨立,擁有自己軍隊;爾後“一國兩制”的和平統戰策略,雖無法在台灣實行,但是卻形成往後香港與澳門統一的模式,當然在統一的條件上,“一國兩制”模式主要針對台灣的目標一直沒有改變。

  1993年8月底中共國務院發表“台灣問題與中國統一”白皮書,正式說明兩岸未來發展的基本方針乃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其中強調“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一國兩府”,更反對“台灣獨立”分裂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的企圖與行動;至此“一個中國”原則正式成為中共兩岸和平戰略的不變底線。另外,白皮書亦提出兩岸儘早和平談判,通過接觸談判,結束敵對狀態,實現和平統一。

  1995年元月30日,江澤民在北京發表“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講話,就兩岸關係發展提出八項主張(俗稱江八點),再度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灣獨立,建議兩岸和平統一談判,強調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並主張發展兩岸經濟交流,加速實現三通等主張。“江八點”與“葉九條”、“鄧六點”對台戰略思維一脈相承,內容並無新猷。

  1995年6月,由於李登輝“總統”訪美,推動台灣務實外交,中共認為推動“兩個中國”外交,造成兩岸關係日趨對立緊張;原來兩岸自1992年10月香港會談達成之“一中各表”共識,1993年4月第一次辜汪會談簽署四項協議,爾後第二次辜汪會談安排亦因為此一事件被迫延期。1996年3月中共在台灣海峽進行飛彈試射,意圖影響我方“總統”選舉,結果適得其反,造成台灣人民反感,進而導致兩岸關係日漸惡化。爾後李登輝採取戒急用忍政策,1999年7月復又發表“兩國論”(特殊國與國的關係),兩岸關係嚴重倒退,兩會(海基會與海協會)協商大門正式終止。

  2000年主張台獨方向的民進黨陳水扁當選“總統”,中共採取“聽言觀行”的策略,兩岸關係仍處於冰凍之中。2002年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論述,2003年9月又提出“2006公投制新憲”,且不斷採取“去中國化”作為,因此導致中共開始採取“防獨、反獨”的防範作為,目的在威嚇阻止台灣走上法理台獨之途。2004年3月陳水扁因為“兩顆子彈”連任“總統”成功,中共仍需面對民進黨政府的台獨策略做法。2004年5月中共發表“517”聲明,強調兩岸可對話談判,協商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共同構造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框架,實現全面、直接、雙方三通,建立緊密的兩岸經濟合作安排等言論。2005年3月4日,胡錦濤發表“四點意見”(胡四點),亦再次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絕不放棄;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方針決不改變;反對台獨活動絕不妥協。”2005年3月14日中共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內容共計10條,明確指出台獨分裂的事實一旦發生,則中共將採取非和平方式(武力)解決之。不過“反分裂國家法”亦主張兩岸可進行協商談判,正式結束兩岸敵對關係,發展兩岸關係的和平規劃等項目。2005年4月底連戰與胡錦濤舉行“國共會談”,雙方達成“兩岸和平發展願景”之共識。

  2006年1月陳水扁宣佈採“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限縮台商對大陸的投資,2006年2月27日,再次宣佈國統會終止運作,〈國統綱領〉終止適用。2006年9月又提出台灣領土面積只有36000平方公里,這些言論與舉止,復又導致中共一再重申打擊台獨、加強反獨措施。顯然此一階段中共對台戰略採取“軟硬兼施”的和平戰略。亦即對連宋訪問大陸一方面作出善意的回應,例如:推動農產品銷往大陸,推動兩岸客貨包機通航,開放大陸人民赴台觀光,贈送四川大貓熊,取消福建沿海附近軍事演習等,目的在爭取台灣人民民心,但是另一方面對於台灣提昇國際地位,爭取出席國際會議則仍予以打擊與反制。

  近年來由於中共國力迅速提升,其對內主張“和平崛起”轉為“和平發展”戰略,對外亦強調和諧世界與和諧地區的重要性。因此“和平發展”一方面成為中共現代化建設的準繩,另一方面亦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基石。2007年10月15日胡錦濤在中共第十七屆全國代表大會中,重申在“一個中國”原則下,與台灣任何政黨交流對話、協商談判。在其和平戰略的文字敘述中,再次強調: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注20)並且多次強調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性。

  2008年元旦,胡錦濤的新年賀詞,亦表示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為台海地區謀和平。2008年3月國民黨馬英九當選“總統”,兩岸關係發展日趨正常化,中斷十餘年的協商得以恢復,兩岸大三通正式啟動。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週年紀念會上,提出六點看法:(注21)

  1、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
  2、推進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3、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
  4、加強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
  5、維護國家主權,協商涉外事務;
  6、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

  胡六點內容一方面延續中共過去對台一貫政策,但也具有部分新意,例如:兩岸可以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兩岸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以及台灣參與國際空間的可能性等。顯然目前中共對台和平戰略發展方向,已從過去的和戰兩手策略,逐步調整往兩岸和平發展方向邁進。

  茲就三十年來中共對台提出的和平戰略設想、主要內容與戰略目標,重點列表說明如下:

  (見:表3-1)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