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漫論族譜的收藏和研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6 00:04:17  


  中評社北京6月6日電/族譜亦稱家乘或宗譜,是現今藏書文化中一個令人關注的話題,一般它可以分為民間私藏和國家公藏(圖書館、檔案館、文博館等文化機構收藏)兩部分。私藏分散,且鄉民不肯輕易示人,故譜喋的研究利用主要有賴公藏。長期以來,我國學術界在“左”傾思潮影響下,存在著嚴重抹煞或低估族譜歷史價值的傾向。正確地認識族譜和它的收藏研究價值,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考慮: 

  其一,社會意義與教化功能。中華民族有很強的“尋根問祖”意識,俗話說“落葉歸根”、“故土難忘”,族譜便是每個人的“根”,譜里有中國人難解的“鄉土情結”和“先祖情結”。台灣粘氏是金代女真族大將完顏•粘沒喝的後裔,但一向沒有族譜。民國時他們就千里迢迢,不辭艱辛,不惜重金返籍求譜①。族譜對海外遊子的凝聚力可謂大矣!它能激勵人們愛鄉愛國之情,讓人感受先人佳言爵行的薰陶,增進眷戀敬仰之情。族譜中貫注著禮義精神,乖視個人道德修養,有很強的教化功能,如江西萍鄉上栗有部新譜的家訓是“把忠心獻給國家;把孝心獻給父母;把愛心獻給家人和大眾;把虛心和恒心用給學問和事業;把誠心和信心留給自己。”許多至理名言,可說是民族文化的結晶。族譜對當地自然環境的保護,制止濫砍濫伐、污染水源等方而往往有很多有益的總結和舉措,值得今人借鑒。

  其二,史料意義。我國農村多聚族而居,村志即族譜,族譜即村志,常見族譜可以把其歷史追溯到兒百甚至兒千年前的黃帝時代(金溪洪氏族譜即從共工氏記起)。不言而喻,族譜能反映不同歷史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變化情況,是研究族姓源流、宗族規範、人口壽命、戰亂災禍、民情風俗、婚姻家庭、祠廟寺觀、書院講會、村落風水、田規山禁、環境保護、民族文化、名人身世等等問題寶貴的原始資料,被譽之為鄉村的“百科全書”, 可“補史之缺,證史之訛,詳史之略,續史之原”。從族譜中幾可窺探我們民族深層次的文化傳統、心理結構、經濟基礎,顯現歷代民眾最初級也是最終極的人文思考。

  其三,文化資源。族譜中有豐厚的文化積澱,尤其是儒家文化、倫理文化;還有大量的名人序言,描摹自然山水風貌(十景、八景等)和詠志述懷、友人酬唱的詩篇;大量的底層人物傳記,書院寺觀祠宇的興廢記述等等,其涉及生活層面之廣無與倫比,其文辭之雅足以傳世,但這些東西卻往往地方史志不載,文人著作不收,族譜是它們唯一的最好載體。近常見譜中發現名人的佚詩佚文,這都是重要的文化資源,不可輕易捨棄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