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經濟雙引擎減速 二次探底說升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07 09:48:28  


 
  房地產調控新政“滿月”之際,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月13日-14日在天津考察時提出,要“注重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配合,既形成調控整體合力,又要防止多項政策叠加的負面影響,始終合理把握政策力度”。

  此後,有分析人士認為,原本趨於收緊的信貸和投資政策可能會進行微調。而隨後,政府投資項目的密集下撥、城投債和地方債的快速批復,似乎印證了這一看法。

  財政部5月14日公告,中央財政已向四川、甘肅、陝西下撥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基金248多億元,重點支持災後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防災減災、產業重建等方面4000餘個項目恢復重建。至此,中央財政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基金提前半年全部下撥。5月上中旬,國家發改委向陝西、四川等省份下達糧油倉儲設施項目2010年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中央投資開始加快下達各地。

  5月初,鞍山、鄂爾多斯、撫順等地的城投債相繼獲批,成功發行。

  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一位參與城投債評級的分析員告訴該刊記者,“城投債其實年初都報到了發改委,一直壓著沒批。最近一放就是十幾家。”

  由中央政府代發的2000億元地方政府債券,也已劃分至各省、市、區及計劃單列市,發行隨即啟動。據該刊記者不完全統計,5月25日-5月31日,四川、北京、山東、福建等十省市人大相繼召開常委會會議,根據財政部核定的發行規模,通過了2010年地方政府債券收支安排預算調整方案或草案。

  財政部經建司一位官員對該刊記者表示,其實地方債發行方案早已準備好,一直在等待合適的時機。“一季度經濟增長速度這麼高,政府哪敢再加快投資。”

  “房地產投資降下來,必須要有所補充。”張漢亞說,“今年總體是控制新開工項目,保證在建項目。而去年一些在建項目,就差地方的錢還沒到位。所以,還是會給地方融資平台一定寬裕度。”

  2009年12月29日,國家審計署公布的1981個擴大內需投資項目建設管理和資金使用情況的審計調查結果顯示,在中央擴大內需項目中,有90.07億元地方政府配套資金尚未落實到位,占應配套資金總額的45.58%。

  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高輝清認為,年初城投債、地方債發行節奏放緩,已經權衡了地方融資平台的信貸風險和經濟下跌的風險。“但‘4萬億’不能出現爛尾工程。因此只是控制節奏,而不是完全堵死。”

  去年年初以來,觀察人士不斷警示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蘊含的信貸、財政風險。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銀監會2010年第二次經濟金融形勢分析通報會議上表示,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餘額為7.38萬億元,同比增長70.4%。占一般貸款餘額的20.4%。而這7萬多億的貸款不少以政府財政收入作為抵押,背後是政府的信用擔保,對應項目是否有償債能力令人存疑。

  不過,也有經濟學家認為,由於當前政府投資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 對經濟推動作用極大。以當前經濟8%以上增長,財政收入動輒增長“30%”,再加上“物價上漲貨幣貶值”,這些債到今後還的壓力是很小的。

  “1998年到2004年一共借了1萬億元國債,2007年和2008年每年財政收入增加部分就是1萬億元。2009年也增加7000多億。只要經濟上去就行。財政收入和GDP同時快速增長,還債不會太困難。”張漢亞說。

  哈繼銘則認為,當前的政府投資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而非增加產能,和1998年之後的政府投資類似。而1998年之後的十年,中國經濟高增長低通脹,沒出什麼問題。不過,他認為,要想基礎設施發揮效用,必須私人部門、民間資金放鬆管制,民間資金滲透到實體經濟當中去,利用基礎設施的便利性。

  令人不解的是,決策者自始至終沒有動用宏觀調控的常規武器—加息,反而是其他各個政策部門紛紛大顯身手。但其效果顯然難以令人滿意:在當前的房地產與地方融資平台這兩個“高危”的領域中,政策取向搖擺不定,使得經濟大起大落的風險陡增。

外需難求

  歐元對美元每貶值1%,短期內中國對歐洲的出口增速將下降0.65個百分點;若歐盟經濟增速下降1個百分點,中國的出口增速就會下降6個百分點

  雪上加霜的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不斷升級,人們對全年出口增長的預測已經樂觀不起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