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趙無極:藝術市場上的硬通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2 00:12:35  


 
   他的繪畫在巴黎獲得全面開展,1949年5月即在克滋畫廊舉辦首次個展。他一面作畫、一面思索,西方繪畫發亦已達到一個必須突破的關口,於是他由克利的畫中得到啟示,一躍而入抽象的世界。

   他繼續探索繪畫的可能性,而在中國水墨的渲染方式及空間觀念中得到認識,將他的繪畫帶到另一個階段。之後,他的畫以色彩和空間分配,領著觀者進入一個似無形又有形的無限世界。趙無極從塞尚、畢卡索過渡到克利,此時藝術也從架構一個完整的世界過渡到隨機創作的階段。至此,觀眾已無法直接從視覺形象來定義作品的內涵,1952年的作品“靜物”,即是此類轉型作品的典範。畫面中隨意置放一些乾樹枝及雜物,造型奇特且充滿荒涼、神秘的氣氛。對藝術家而言,靜物是色彩與符號,在一定光線下,配上各種冷暖色調的合,他擺脫了具象畫風,從分解主觀的外表,使客觀的形體以簡單的形式出現。1958年的作品“雲”之後,趙無極的作品不再有標題,他僅在畫布背面注明創作日期。

   他六七十年代的作品,逐漸擺脫一切法則,恣意地揮灑他的自由,以各種創新組合的方式去表達內在的需求與感受。

   趙無極在其80年代以後的作品,隨著年齡及閱歷的增長,注入了較多的溫情與靈逸。激情與對立則逐漸溶進雲彩或水氣中,1986年的重要作品“向馬諦斯致敬”,人們可以發現他的改變,他較注重畫面的調和,色彩更為流暢。如果說文字符號是他們創作的里程碑,則色彩的運用則擴張了藝術家的繪畫語言。

  一直到今天,年屆80多的趙無極仍孜孜不倦地創作,他曾說:“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還能拿畫筆、塗顔料,我就一無所懼,我只希望能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手上的畫,要比上一幅更大膽、更自由。”

  法國華人畫家趙無極,與美籍華人貝聿銘先生、美籍華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譽為海外華人的”藝術三寶”。

  (文章來源:中國商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