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古今戲劇中的屈原形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4 00:08:50  


 
  按郭沫若先生自己的說法,《屈原》寫於1942年1月,這時正值抗日戰爭的相持階段,也是國民黨反動統治最為黑暗的時候。半壁河山淪於敵手,蔣介石集團消極抗日,並且悍然發動“皖南事變”,大肆屠殺愛國抗戰的軍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對這樣的政治現實義憤填膺,創作了《屈原》,以鞭撻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他說:“全中國進步人民都感受著憤怒,因而我把這時代的憤怒複活到屈原的時代裡去了。換句話說,我是借了屈原的時代來象徵我們當時的時代(《序俄文譯本史劇〈屈原〉》)。”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中國現代戲劇史專著《中國現代戲劇史稿》認為,通過“南後誣陷”這一突變,屈原一生的悲劇性已被凝聚在一個具體事件中了。政治鬥爭採取了人格污蔑的方式,保民興楚的大業毀於頃刻之間,偉大高尚的靈魂被卑污的小人踐踏,智慧和忠誠在昏庸面前失去了作用,這正是屈原一生悲劇的戲劇化的表現,遭此巨變時,從屈原那可與日月爭光的心胸中喊出的是:你陷害的不是我……是我們的楚國,是我們整個兒的赤縣神州呀!郭沫若借屈原的呐喊,喊出了抗戰軍民的心聲。《屈原》在當時的重慶演出,震撼了所有的觀眾,起到了鼓舞抗戰士氣的巨大作用。

  我們需要怎樣的屈原

  從孤憤的屈原,到幻化的屈原,再到抗戰需要的屈原。我們說,屈原的戲劇形象無不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而一個真實的屈原,他絕不是戲劇的屈原,也未必是歷史的屈原。兩千多年來,誰能認識真實的屈原呢?也許,我們會感到楚國的屈原很遙遠,《離騷》的屈原很神秘,政治的屈原很失意,放逐的屈原很孤獨,愛國的屈原很崇高……可是,我們畢竟不知道,我們需要怎樣的屈原。如果讓我挑選,我寧可選擇戲劇的屈原。因為,一個戲劇的屈原最像時代的屈原。而今,偉大的屈原以及有關的端午節,已經成為一個打上文化標誌的儀式,並非學子式、學院式的屈原了。人們在節日懷念屈原,已經成為一種符號,並沒有什麼實際內容。我想,當屈原被推動著走進大眾,成為旅遊節上文化與商業聯姻的標簽,本身就很有戲劇性。(齊 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