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不能自主調查羅老號 韓媒嘆韓宇宙弱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3 10:57:42  


  中評社香港6月13日電/韓國“羅老”號運載火箭先後兩次發射均以失敗告終,韓國媒體稱韓國依然未能脫離“宇宙弱國”的陰影,面對“羅老”號發射失敗的事故調查,韓國媒體再次感嘆韓國這個技術弱國“在自己國土上發射羅老號,卻連事故調查都不能自主進行”。

  韓國《中央日報》6月12日報道稱,羅老號發射失敗的後遺症有很多。基於事故調查都是由俄羅斯單方主導的現實,韓方認為俄羅斯和韓國之間的條約有欠公平。

  報道分析認為,韓國因為沒有技術,所以從2004年簽訂引入條約時就一直處於被動地位。韓國為引進羅老號1級火箭,支付給了俄羅斯發射體企業克魯尼契夫2億美元(約2400億韓元)。1級火箭是羅老號的核心,也是引起這次空中爆炸的部分。雖然俄羅斯的出價被認為高於國際發射體市場價格,但俄羅斯並未真正給韓國提供1級火箭的技術。加上1級火箭的性能完全沒有驗證,俄羅斯相當於借羅老號發射之機進行了一次飛行試驗。

  韓國火箭專家延世大學機械專業教授尹雄燮表示:“1級火箭傳送的數據都被處理成暗號,只有俄羅斯技術人員能看懂。”該報道分析認為,韓方即使在此次事故調查中接觸到1級火箭的傳送數據,也無法進行分析利用。報道還稱,韓國無法自主打撈墜毀在濟州島南側公海上的羅老號殘骸,因為根據韓俄之間的合同規定,打撈殘骸的活動必須由俄方主導,以避免俄羅斯的技術被洩漏出去。

  韓國國內火箭專家大多認為,根據捕捉到的影像可判斷,6月10日火箭發射當時俄羅斯產的1級火箭引起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俄羅斯航空產業研究院的某科學家的推測與此不同。他認為是因為韓國製造的2級火箭過早分離導致爆炸發生。關於責任所在的問題,韓俄科學家之間因立場不同可能會發生爭論。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的蔡連錫博士表示:“即使1、2級火箭過早分離,通信用電源也不會一次斷掉。因為就算2級火箭和1級火箭過早分離,2級火箭的通信設備還能夠啟動。”

  報道最後稱,韓國使用俄羅斯1級火箭也是無奈的選擇,因為只有9個國家擁有發射體技術。2002-2004年,除俄羅斯之外的其他國家都沒向韓國提供關於宇宙中心和發射體的技術。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院長李柱鎮表示:“在接受俄羅斯幫助的同時,應該最大限度地學習相關技術,盡快獲得自主開發發射體的能力,擺脫宇宙弱國的地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