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方面,中國人認為,美國不想看到中國經濟發展,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需要一定的發展空間,這麼多年來,中國已經處在轉型過程中;中國政府的作用是多年來形成的,而且對中國現在的發展階段又是必要的;美國人看不到中國的現實,試圖用政治手段來延緩中國的發展。所以我說,雙方都把這種經濟結構不平衡歸結於政府行為,同時又希望通過政府行為來改變這種經濟結構。
文匯報:那麼,究竟如何才能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答:我認為,這種問題的解決最終還是要通過經濟發展,通過調整經濟結構本身來加以解決,而且,現在事實上已經在解決之中。這種貿易結構不平衡對兩國都有傷害。對中國來說,需要在發展過程中增加自己的國內市場,尤其是經歷這次經濟衰退和危機,國外市場的需求降低,國內市場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就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國國內也有需求進行經濟再平衡。美國所說的經濟再平衡是符合中國利益的,包括中國的貨幣和匯率問題,在中國的經濟調整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撇去政治因素,這些方面的調整本身也在進行之中。
同時,也必須看到,兩國的貿易和經濟摩擦是不會消失的,即使現在某個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也會出現。因為,在經濟結構很不一樣的兩個龐大經濟體之間,發生貿易摩擦和經濟糾紛是再正常不過了。美國和自己的盟國也有很多經濟摩擦,中國和周邊友好國家也有,這是兩個國家正常關係中的正常現象。只不過在成熟的國家關係中,它不是借助政治手段、而是用經濟手段本身來解決的,當然,政府也會在其中發揮一定的作用。而過度的政治化卻是不正常的。
文匯報:美國至今還沒有完全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和您提到的政治化是不是也有非常大的關係?
答:有一定關係。中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使中國的經濟刺激方案一個月內就可以拿出來了。政府干預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會發生,只是程度不一。這種干預在很大程度上有其經濟效應,所以,美國人並不是認為政府干預在這方面有問題,他們只是認為政府干預經濟給中國帶來了同美國以及其他市場經濟國家不一樣的競爭優勢。美國人不認同這個。但是中國也在逐漸變化和改進。我相信,美國最終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只是時機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