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電:大亞灣輕微洩漏不影響公眾和環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6 08:37:55  


中電常務董事藍淩志(文匯報)
  中評社香港6月16日電/深圳大亞灣核電站上月23日發生微小核洩漏事件,中電常務董事藍淩志昨日(15日)回應時強調,經過檢測,大亞灣核電站沒有發現輻射洩漏,不會對公眾安全及環境造成影響,已向內地當局報告事件,沒有涉及隱瞞。據本報了解,核電站事後已成立小組加強監測及輻射防護措施,以分析事件成因及制定應急方案。

  燃料棒來自法國 內地組裝

  香港文匯報報道,藍淩志昨日解釋,在上月23日一個反應堆的冷卻水出現輻射水平輕微上升,初步估計其中一個可能性是有一支燃料棒的焊接不完善。他強調,燃料棒位於反應堆核心,處於密封狀態,沒有洩漏輻射風險,重申一個反應堆有多達4.1萬支燃料棒,任何一支的密封做得不夠周全,都會被偵測到。他澄清採用的燃料棒由法國生產商供應,在內地組裝,由核電廠啟用起沿用至今,設計及生產方式都沒有改變。

  集團已向中國監管當局報告

  藍淩志強調,根據國際核安全標準由0至7級的報告標準,是次事件是輕微運作事故,未能列入0級,但集團已向中國監管當局報告事件。他強調事件雖然罕見,但在世界其他核電廠也曾發生,重申1994年啟用至今的大亞灣核電站,目前是全球最可靠的核電廠之一。

  據本報獲得的《第8屆核安全諮詢委員會第5次會議》報告,當中表明核電站事後已即時成立小組,組織各專業加強監測及輻射防護措施,減少堆心擾動操作,以分析破損原因及制定應急預案。報告同時披露,核電廠上半年曾發生數宗異常事故,包括5月7日核電廠2號機組因失去廠外電源,需進入電廠應急待命狀態,約4小時後回復正常。另同月14日,電廠為處理嶺澳核電廠1號機組二回路水質惡化,電廠降功率組織需實施冷凝器水室鈦管查漏維修工作。

  邱騰華接報曾往核電廠視察

  有消息人士透露,事故在上月23日發生,其實事隔3天即26日,香港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在中電多名高層陪同下,曾前往大亞灣核電站參觀,當時核電站的工人如常工作,亦未見異樣。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昨日亦發聲明,強調大亞灣核電站兩台機組保持安全穩定運行,沒有發生放射性核洩漏事件,核洩漏傳聞實際是一根燃料棒包殼可能存在微小裂紋,有關情況在國際核電行業偶有發生,是次事故的影響未達到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核事件評級標準。

  何鍾泰:輕微洩漏毋須通報

  香港保安局表示,由於今次事故對核電安全不構成任何影響,根據目前機制無須即時通報,當局會繼續進一步向中電了解情況及跟進。大亞灣核電核安全諮詢委員會主席何鍾泰昨日指,上星期召開委員會例行會議時接獲核電站知會,發生核燃料棒輕微洩漏,廠方強調不影響安全,亦無需向國際通報。

  按照核電站縱深防禦設計原理,為了防止放射性產物釋放到環境,大亞灣核電站設計了三道屏障,即燃料包殼、一回路壓力邊界和安全殼。按照運行技術規範的要求,對一回路放射性進行連續監測。2010年5月23日,大亞灣核電站二號機組監測發現,一回路放射性水平異常上升,5月28日放射性水平達到平衡並保持穩定,初步判斷有一根燃料棒的包殼可能存在微小裂紋。根據核電站運行技術規範,將一回路放射性水平劃分為三個運行區:正常運行區、限制運行區和停止運行區,此規範與國際標準一致。

  核電二號機組 放射處正常運行區

  據稱,目前大亞灣核電站二號機組放射性水平處於正常運行區,允許機組保持正常功率運行。即使特殊情況下發生更多的燃料包殼破損,導致機組進入停止運行區,放射性產物仍然被一回路壓力邊界和安全殼所包容,與環境完全隔離,不會對公眾造成任何影響。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