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文化產業“家底”大盤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7 00:19:11  


 
  據統計,工藝美術品製造業、玩具製造、家用視聽設備製造、文化用品製造四個行業,共計有從業人員339.8萬人,占相關層全部就業人數的74.7%,僅玩具製造就創造了90.2萬人的就業機會。

  文化產業動力哪裡來

  在文化產業核心層和外圍層中,共有45個小行業是從事文化服務業的,這些行業的市場化程度從2004年的67.2%提高到2008年的74.5%。

  統計顯示,近年來,文化產業發展速度加快、發展規模擴大。每個行業經營性單位增加值所占比重,反映了這一行業的市場化程度,也反映了這個行業的活力所在。

  那麼,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力何來?

  馬京奎:可以看出,文化產業的發展依靠文化體制改革的強大動力。先行改革的行業,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產業發展進度也相對較快。比如,作為文化體制改革重點領域,出版發行行業是文化體制改革步伐較快、成效較大的領域,其市場化程度都較高——圖書出版84.7%,報紙出版71.7%,期刊出版67.1%,音像製品出版88.0%,電子出版物出版91.2%。在第二屆“文化產業30強”中,12家是出版發行業的龍頭企業。

  這些數據和事實,充分體現了文化體制改革的成果。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產力,推動了文化產業的大發展。

  根據國家統計局所界定的45個文化服務業中,每個行業均有經營性產業活動和公益性事業活動之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進行文化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核心層、外圍層中的文化產品生產和銷售企業以及相關層中的所有單位一般都已實現市場性經營。2008年,這45個文化服務業中,經營性單位實現增加值2710.45億元,公益性單位實現的增加值為928.62億元,而2004年的經營性單位增加值僅為861.36億元,公益性單位增加值僅為420.77億元。這說明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的文化體制改革,在推動經營性文化單位轉制方面成效明顯。

  2008年,我國文化服務業中市場化程度較高(90%以上)的有14個行業,分別為攝影擴印服務、廣告業、其他計算機服務、旅行社、知識產權服務、互聯網信息服務、室內娛樂活動、圖書及音像製品出租、休閑健身娛樂活動、會議及展覽服務、電子出版物出版、游樂園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