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戰爭與和平 韓國人民做了選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7 09:56:11  


南韓六月八日舉行地方選舉,不少年輕人聚集在首爾光化門廣場,關心選舉的出口民調。
  中評社香港6月17日電/對於天安艦事件,兩韓有相同的需求,就是執政者必須用它來解決內部問題;兩韓也有類似的困境,就是在避免全面開戰的前提下,把“嚇人遊戲”玩得恰到好處。

  聯合報報道,記者抵達首爾當天,正好是韓國四年一度地方選舉的日子。這次選舉,相當台灣的縣市首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和鄉鎮市民代表選舉。

  天安艦沉 原本是強心針

  原本聽說韓國年輕人對選舉相當冷漠,但當地所見並非如此,市中心“光化門廣場”大型電視牆播放即時選情報導,一群年輕人駐足圍觀,不少是打扮入時的年輕女生,所有人聚精會神、鴉雀無聲,仔細觀看選情發展。

  韓國執政的“大國家黨”屬保守派,對朝鮮政策採較強硬立場。總統李明博上任後,正好碰到國際金融海嘯,加上強勢的施政作風,使得所屬政黨和自己的支持率雙雙直落。

  “天安艦事件”爆發後,給大國家黨打了一劑強心針。根據選前民調,不但李明博聲望回升至五成以上,大國家黨也可在地方選舉大獲全勝,其中首爾市長,可望贏十個百分點以上。

  但開票結果,讓所有專家和青瓦台官員跌破眼鏡。大國家黨一敗塗地,首爾市長只贏不到一個百分點,首爾二十五個區廳長選舉,反對黨囊括了二十一席。開票剛結束,大國家黨主席鄭夢準即宣布辭職。

  此次地方選舉,投票率是十二年來最高,新增的投票主力,就是三十歲以下年輕人。當選戰被操作成“戰爭與和平的選擇”時,大國家黨敗選,也就不會讓人意外了。

  強硬路線 證明沒有票房

  李明博與金大中、盧武鉉的“陽光政策”不同,對朝鮮採“有條件援助”的立場,所謂“條件”,就是要求朝鮮“非核化”。

  天安艦事件發生後,李明博在極具象徵意義的“戰爭紀念館”、而非青瓦台發表“告國民書”,宣示不惜一戰,但選舉結果卻顯示,李明博的強硬路線,並不受歡迎。

  自稱是大國家黨忠實支持者的六十歲計程車司機宋勇浩(音)說,“李明博太霸道”,“無論如何,都不能用戰爭手段”,“即使朝鮮再挑釁,還是制裁就好。”宋勇浩的看法,大致反映一般市井小民的心聲。

  韓國選舉專家、崇實大學政治外交系副教授康元澤分析,過去十年“陽光政策”,南北朝鮮和平共處的印象深植民心,天安艦事件讓許多民眾驚呼:“怎麼一下子變這樣?”甚至民眾會認為韓國政府把朝鮮逼太緊,必須為天安艦事件負部分責任。

  下次大選 恐怕換黨執政

  在這樣的氛圍下,李明博不得不在選後立即宣示“朝鮮半島發生戰爭的機率是零”,因此韓國採武力報復的可能性,似乎已不存在。但有趣的是,雖然韓國民眾受訪時普遍認為不會有戰爭,但選舉結果卻顯示民眾的確擔心發生戰爭。

  韓國總理辦公室智庫“統一研究院”研究員全星勳認為,“假如朝鮮再挑釁,政府肯定會有更積極的回應”;另一位智庫學者朴炳光則說,李明博未來可能會“改變說法”,但對朝鮮較為強硬的態度不會改變。

  執政聯盟的國會議員宋永仙則說,反對黨主張金援朝鮮,執政黨主張“將人道救援與朝鮮政權脫勾”,未來不可能會改變這個方向。這些對執政黨頗具代表性的意見,可證明即使遭到挫敗,李明博對朝鮮的政策大方向不會改變。

  康元澤也認為,現在政府已將天安艦事件的解決之道,定調為制裁、送交聯合國處理,長期來看,保守路線是大國家黨的政策,不會因為選舉受挫而改變,會一直持續到李明博下台為止。

  只是在天安艦事件後,被民眾看清是“虛張聲勢”的大國家黨,政策變與不變,左右為難。康元澤大膽預測,儘管民主黨目前仍無浮出檯面的總統候選人,但下次總統大選,大國家黨會失去執政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