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重慶農二代紛紛返鄉 不想兒女變“農三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7 10:09:20  


 
  宋亮和張珊只是眾多重慶“農二代”中的一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具體統計到底有多少“農二代”從沿海地區回來。不過,很多回來的和尚未出去的“農二代”明確表示不願意出去打工。

  去年底從江蘇的一個床上用品廠辭職,與5個老鄉一起回到重慶的24歲“農二代”陳自軍,18歲那年,他隨父親離開忠縣興峰鄉的家,到福建打工, 6年間,他走了5個省,目前他在重慶當“棒棒”(挑夫)。

  陳自軍說,換了很多個地方,工作都不好,收入也低,這次回了重慶,不想走了。

  富士康招聘千人報名 得知去深圳大多放棄

  去年9月,富士康科技集團公司在重慶一所職業中學招聘普工,在報名的10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農二代”和“城二代”學生中,有500多人參加了面試,最後只有120人辦了赴深圳的相關手續。不少人本以為是富士康重慶廠招人,當得知要去深圳工作,就放棄了。

  不過,富士康N連跳事件並不是阻因。重慶永川某職業技術學校老師黃焰企分析說,報名多成行少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應聘者的鄉土情結,不願離開重慶,以及目前沿海和內地農民工收入水平差距縮小。就她了解,以制衣廠為例,在廣東工作的工人月可收入3000元以上,而在重慶工作的工人月收入最低也會在1500以上,高的可以達到4000元左右,如果以消費水平來論,在兩地打工實際收入差距很小。

  重慶心理咨詢師陳香則指出,目前“農二代”的家庭情況在當地來說一般都比較好,加上他們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從小也是享受王子公主般的待遇;他們的父母吃盡的苦頭,也有一定的視野和積蓄,所以父母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會阻止農二代去沿海。

  重慶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人力資源公司主任告訴記者,近來從沿海回來的農民工、農二代在數量上有一定的增加,呈上升趨勢,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2008年金融危機,沿海那些工廠嚴酷的軍事化管理,第一代農民工年紀增大,第二代農民工從小也是養尊處優等等。但從長遠來看,到沿海打工的農民工、農二代還是呈上升的趨勢。畢竟沿海地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吸引力還是很大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