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陸學者:固定匯率結束 未來更彈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0 23:12:19  


  中評社香港6月20日電/大陸央行昨天晚間宣布要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對此,大陸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表示,大陸央行昨天的表態意義非常重大,象徵著因金融危機影響而採取的臨時性固定匯率政策的結束,也意味著無窮無盡的人民幣升值博弈的結束。

  聯合報報導,大陸央行聲明,令外界對人民幣匯率走更為關注,許多專家認為,這是大陸央行在為人民幣升值鋪路,李稻葵對此表示,人民幣匯率在未來將會更有彈性,但不會一次性大幅升值,除非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個是歐元不要再惡化;第二個是美元不要再大幅貶值。

  在面臨巨大的外部升值壓力和G20峰會之前,大陸央行發表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聲明,其目的為何,外界也有多種猜測。李稻葵認為,大陸央行選擇現在推進匯率制度改革主要目的有兩個,一個是緩解國內物價上漲的壓力,第二個是促進外向型企業的結構調整。

  李稻葵指出,大陸央行此次關於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表態意義非常重大,象徵著二十多個月來,因為金融危機影響而採取的臨時性固定匯率政策的結束。

  他說,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的臨時性固定匯率政策支持了美國金融改革,美國也承認在這期間中國的匯率政策功不可沒。在經濟V型反轉態勢確立的情況下,此次表態表明,中國將根據自己的經濟發展態勢,採取自主性的,不屈服於外部壓力的匯率制度,也意味著可能的無窮無盡的人民幣升值博弈的結束。

  李勝彥:逼升人民幣 難 
 
  台灣經濟日報報道,歐洲債券風波造成歐元貶值,市場關注是否牽動大陸人民幣升值。前中國輸出入銀行理事長主席李勝彥昨(19)日表示,中國內部本身的通貨膨脹、金融問題及銀行不良債權,才是衡量升值的主要關鍵。

  對於人民幣升值,李勝彥表示,無論美國或其他工業大國如何施壓,恐怕都不會得到大陸正面回應;且人民幣不像當年的日圓,它在國際匯市少有流通交易,工業大國想聯手哄抬匯價,也難以干預。

  李勝彥指出,人民幣升值的關鍵是大陸內部經濟問題,包含通貨膨脹、金融機構的資產結構及銀行不良債權,這些才是大陸官方考量的主因。從大陸的規模與經濟發展,人民幣有機會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圓之後的另一個國際主流貨幣。

  李勝彥昨天參加台北大學經濟系友會活動時,以“人民幣邁向國際化及升值,對中國大陸總體經濟的影響”為題,發表演說。同是系友的前央行副總裁梁發進也在會中說,中國目前的匯率政策,近似經濟理論中的“重商主義”,造成黃金、外匯存底不斷飆升,也衝擊物價、房價持續上漲,非常像1980年代的日本。

  所謂重商主義是指,國家要富強,就應推動出口大於進口,有貿易出超才會有資金凈流入;而一個國家擁有的資金越多,就會愈富有、愈強大。因此,政府應竭力鼓勵出口,保持貿易順差。過去日本就是重商主義的例子,但也因為錯誤的貨幣決策,造成經濟多年一蹶不振。

  梁發進表示,由此來看,大陸的匯率政策,究竟是延續黃金十年,還是變成日本的失落十年,將是考驗人民幣能否變成國際主流貨幣的要素。

  他指出,雖然目前人民幣的跨境貿易結算據點不斷擴大,截至今年5月中旬為止,跨境貿易的人民結算金額已達人民幣500多億元,但僅占整體貿易總額的0.5%,且發行境外人民幣債券的成效也很小,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尚屬初期;根據大陸官方時程表,恐怕要30年才會達此目標。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