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邵宗海:香港曾余辯論與台北雙英辯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1 14:22:15  


  中評社台北6月21日電/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邵宗海今天在旺報發表文章說,6月17日,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與民主派公民黨領袖余若薇,就“政改方案”進行沒有現場觀眾的電視“曾余辯”。辯論結果一如事先預期,比較木訥的曾蔭權被認為在“辯才表現”方面,遠遠落後口才便給的余若薇。據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調查:後者看好度71%,而前者只有15%。 

  曾余辯後港府政策受挫 

  文章說,曾特首辯論前先行表示,他知道不可能會辯贏擔任律師職務的余若薇,但他在意的是如何將港府“政改方案”推銷給香港市民,與贏得支持。但在港大的民調發現:辯論後,更加反對政改方案有44%,表態支持只有21%,與辯論前多數民意站在港府立場的比例,有很大落差。 

  這樣結果,是否說明曾特首個人魅力及“政改方案”,都因為輸掉這場辯論而有所挫折?理論上是肯定的,但在未來發展上,恐怕並非最後句點。這可在下面二個分析得到支持。 

  一、從港大的民調上可以發現:余若薇儘管得到71%的民眾支持,卻無法在反對“政改方案”上得到同樣幅度的結果;曾蔭權雖只有15%民眾肯定他的表現,卻有21%支持認同“政改方案”。這說明,香港市民看辯論與認同“政改方案”,還是有某種程度的區隔。當然,若“政改方案”今後會有所改變,將不是寄望在曾特首辯論技巧的改善上,而是北京在看到本次民調的程度並非扭轉無望後,試圖作一些內容上的修正,與對香港市民會造成衝擊的反思。 

  二、若與台北今年4月25日“雙英辯論”來作比較,馬英九的ECFA方案最終贏得民眾的認同(《中國時報》41%與《聯合報》38%的支持,勝過蔡英文的中時28%或聯合27%)。但辯論前,該案幾乎是少數支持,最終能扭轉劣勢(中時民調48%支持以及78%知曉度),是因為馬英九做到二個重點:一是誠實並口語化的告訴民眾,ECFA到底是什麼內涵,因為只有民眾懂了方案才能將它推銷出去;另外則是要求蔡英文提出取代方案,蔡說了一堆根據WTO架構及TIFA模式的取代,結果民眾對此說法更加模糊,反而導致馬的加分。如果這個前例對香港有所啟示,就是政府必須對民眾誠實以對,而港府肯往這方面努力,也必然會有突破。 

  二場辯論的相似與相異 

  文章說,其實“雙英辯論”與“曾余辯”真有點類似:譬如蔡沒有太強的取代方案,只在主權與台灣利益說明可能被馬出賣的層面上作文章,而余也是一樣,並沒有設法在“政改方案”中稍作調整,去形成另一取代方案來贏得得更高支持,只是強調香港可能會被北京所騙。當缺乏對北京的信心而作的強辯,恐怕在中國一旦提出明確保證後,也難以為繼。 

  二者相異地方:台北ECFA方案,仍有對台灣民眾的誘因存在;但香港“政改方案”內涵不明、誘因不強,想要扭轉香港市民的想法也就不易。另外則是,馬英九是為政策辯護而贏得支持,而曾蔭權到最後並沒有成功。 

  文章說,若不看辯論輸贏、也不論方案是否得到支持,香港本次“曾余辯”能是當地政治民主化過程中的首例,就值得肯定;讓香港民眾有知的權利,更值得讚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