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國際先驅導報:加薪潮難撼世界工廠地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1 20:56:36  


 
專家會診:經濟轉型,十年為限

【嘉賓】張燕生 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
  袁鋼明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前幾年就說要轉型,但一直在推遲或拖延。如果還採取駝鳥政策,是不行的”

  加薪潮湧,中國經濟如何順勢而為,轉型、調整的時機在哪?答案的探索需要從不同角度探究。

日本模式:提升收入促轉型

  《國際先驅導報》:出現加薪潮是必然嗎?

  張燕生:勞動力成本上升是一個長期趨勢,是市場調整,因為勞動力再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充裕了。現在的勞動力沒有轉移出來的也就1億~1.5億左右,這其中還包括很多難以轉移出來的,再轉移十年基本上就結束了。

  加薪只是剛開始。不僅勞動力成本上升了,土地成本、環境的成本也會隨之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經濟轉型、調整將不是企業、勞動者或政府的行為,是市場的行為,是包含市場發展客觀規律的行為。發展的階段變了,不管願意不願意,它都會發生的。

  Q:也就是說,加薪潮意味著中國經濟到了轉型期?

  袁鋼明:中國前幾年就說要轉型,但一直在推遲或拖延。如果還採取駝鳥政策,是不行的。我們現在經濟的轉型處於一個被迫的狀態。

  Q:有在高速發展中轉型的先例嗎?

  袁:日本學者常對我說,日本十年增長的過程就是普通百姓收入提高的過程。日本是一個典型的在收入上升中實現成功轉型的國家。

  他們是在壓力下被迫提高工資和技術水平的。在日本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十年高速增長前,工廠經常出現暴力事件,甚至有人(因低工資)砍殺老板。和我們現在一樣,他們當時也擔心如果收入提高過快的話,企業的成本也會提高過快。

  事實是,勞動者的收入提高後,在市場上造成家電熱銷,日本的經濟當時就是靠家電熱起來的;在生產方面,勞動力成本提高使企業放棄簡單生產,必須提高製造業和耐久消費品的水平,這促成了公司成長。

  可以說,由於整個收入水平的提高,日本順利實現了轉型。

適應期就只有10年

  Q:日本在1968年、中國在2008年人均GDP分別超過3000美元,中國是否面臨著類似當年日本的時機?

  袁:如果按日本的模式,從60年代轉型,直到80年末期,20多年就實現了頭昏眼花、令人驚訝的變化。我們國家從現在開始,這二十幾年的時間非常關鍵。再過二十幾年,可能國內和國外市場都飽和了,再進行高收入和高質量的轉變就不好辦了。

  張:中國的經濟發展,前30年是一個階段,未來30年是與過去完全不一樣的階段。

  前30年是兩億農民參與國際分工,用低成本的勞動密集型優勢參與國際分工、發展民營經濟的模式。這30年的出口導向和招商引資是非常重要的。

  這種模式作了巨大貢獻,但後30年已難以為繼了,因為全球需求縮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而且外資正發生結構性的變化。非製造業的外資比重上升很快,貿易順差長期的趨勢是下降的。

  我認為,我們的適應期只有10年。未來10年是從舊階段到新階段、舊企業到新企業、舊模式到新模式的過渡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