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永定客家論壇 兩岸客家共同倡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3 01:45:26  


兩岸客家文化研究院與台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簽訂交流合作協議書
  中評社永定6月23日電(記者 羅德儀)兩岸客家文化研究院22日成立後,隨即與台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簽訂交流合作協議書,舉辦首次“永定客家論壇”。論壇的主題是如何加強兩岸的客家文化交流與合作。

  在座談會上,台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主任邱榮舉說,過去二十多年,兩岸各客家地區的相關單位及有志之士,分別各自努力推動客家研究,已有相當豐碩的研究成果,頗有助於客家文化之傳承及各地客家發展;但是,總體而言,各搞各的,單打獨鬥,缺乏整合,以致力量分散,事倍功半,研究成效難以提升,未能進行有效連結與運用,殊為可惜,主要關鍵:在於欠缺整合機制,缺乏一個整合兩岸客家研究的平台。

  邱榮舉說,近幾年來,兩岸客家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已隨著兩岸關係的日漸改善而趨熱絡,進而已成為兩岸交流與合作之重點核心。此次兩岸客家文化研究院與台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協議,標誌著“團結客家力量,共同整合兩岸客家研究,弘揚中華文化”的一個新的重要里程碑。

  台灣桃園縣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胡鴻仁說,應把客家文化的研究跟客家文化、客家的教育結合起來。培養下一代對客家文化的研究,是客家文化創意研究的根本,必須重視和肯定從事客家研究的人才,才能持續推動客家研究的發展。他也倡議,每年的永定客家論壇都應該設立一個研究主題;“土樓的建築藝術,一磚一瓦都具有很多文化內涵,包括過去誰在這邊生活,怎麼生活”;如果每年客家論壇都設立一個主題,有骨有肉地交流,那麼兩岸客家文化研究院這個交流平台就會非常紮實。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海基會顧問謝明輝表示,兩岸客家是血緣紐帶、文化紐帶、語言紐帶,因此客家文化交流就是兩岸交流的一部分。作為台灣最具競爭力的一個智庫組織,台灣競爭力論壇提倡在台灣複製一個土樓客家博物園區,促進兩岸的客家文化交流。
  
  台灣文化大學政治系教授林忠山說,閩客之間有不少人不知道自己的族譜和根源在哪裡,建議研究院為兩岸同胞提供尋根的服務。他也希望能透過研究院促成在台灣複製“客家土樓博物園區”的構想,相信可以成為很好的兩岸交流平台。

  廣州社會科學院法政研究所所長、梅州市梅江區副區長于靜提出了“客家省”的概念。她說,客家研究在台灣的發展比大陸領先,但是在台灣研究客家受到一些限制,比如說,研究土樓的人必須要來永定,研究客家語言的也必須到梅州,因此兩岸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她期望,永定縣能引領其他地區的客家研究。


  經過討論,達成三點共同倡議。全文如下:

  兩岸客家研究倡議書

  兩岸客家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是兩岸文化交流的有力動脈,是發揚中華文化的重要一環。為此,兩岸客家文化研究院與台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舉辦首次“永定客家論壇”,討論如何加強兩岸客家研究、集思廣益、培養人才等問題,並達成以下三點共同倡議:

  一、加強兩岸客家文化交流與合作,共同整合兩岸客家研究,弘揚客家文化,創新客家文明。

  二、永定客家土樓具有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內涵,應該把客家土樓群共同打造成為中華文化教育基地。

  三、結合兩岸產業、政府、學術界,共同推展客家文化創意產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