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杯讓央視盆滿鉢滿 保守收入超十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3 16:47:33  


  中評社北京6月23日電/雖然中國隊與世界杯角逐無緣,但絲毫並未影響國內機構關於世界杯轉播權的爭奪。“這次世界杯,我們的保守收入估計將超過10億元。”中央電視台下屬廣告公司內部人士說。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已經擁有80年歷史,舉辦了19屆的世界杯,早已被國際足聯(FIFA)烙成了一張“大餅”。在其身後,密密麻麻的轉播機構群起食之。中央電視台是其中之一。

  記者了解到,在持續一個月的時間裡,中央電視台將為觀眾帶來64場賽事轉播,其中,鋪天蓋地的各類廣告如同鈔票般“襲”來。而這並非央視收入的全部。

  實際上,除了近一個月內的直播、滾動播出,未來數年,這些賽事依然會持續成為央視重要的商業籌碼。

  啤酒類企業正展開這樣一場厮殺。它們次第登場,哈爾濱啤酒、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燕京啤酒……一個緊隨另一個,在國際足聯世界杯的賽事間隙,在央視的電視媒體的平台上,不鬥狠,只鬥錢。

  “形成這種狀況是有原因的。”國際足聯駐華商務代表、北京歐訊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曉東稱,收購哈爾濱啤酒的外資百威英博啤酒集團,獲得了南非世界杯官方會徽的使用權,用於推廣和宣傳以“FIFA世界杯”為主題的大型市場活動,根據贊助協議,由於哈爾濱啤酒是其旗下子品牌,同樣獲得了南非世界杯官方會徽的使用權。

  朱曉東進一步表示,哈爾濱啤酒獲得的這種中國地區世界杯官方合作夥伴的身份,對於其自身品牌的宣傳極其有利,於是,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等國內啤酒業巨頭紛紛進入絞殺戰團。

  這種厮殺顯然是願意被看到。“每屆世界杯我們的收入都在增加,這次世界杯收入保守估計超過了10億元。”央視下屬廣告公司內部人士稱。

  2008年前後,FIFA正式決定將世界杯決賽階段比賽在中國大陸地區的電視、廣播、新媒體(含互聯網、手機及其它所有新媒體平台)轉播權授予中央電視台。由此,在2009年底和2010年世界杯前夕,央視集中進行了兩次包括世界杯和專門為世界杯舉行的廣告招標。

  本報記者獲得的2010年央視年度廣告中標記錄顯示,該次招標中,與世界杯相關的招標項目包括:射手榜獨家冠名廣告、世界杯倒正計時廣告、全天賽事套播廣告等。

  其中,倒正計時廣告標底價達3620萬元,而最低價位的廣告“全天賽事套播廣告賽中第一段指定廣告”第二選擇權方的出價也超過了2000萬元。此次招標中,中標的品牌包括郎酒、雪花啤酒、青島啤酒、中國移動等。粗略計算,2010年央視年度廣告中涉及世界杯所有的中標金額約為2.5億元。

  隨後的4月左右,央視針對世界杯賽事展開了一次以“賽事套裝”為主題的集中招標。此次招標的內容包括:賽中廣告、賽前廣告、加時賽時段廣告、點球時段廣告。

  其中,最大的單筆中標金額超過了5600萬元,而除點球之外,最小的一筆中標金額也達1100萬元。在此次招標中,囊獲了包括王老吉、燕京、蒙牛、喬丹、奔馳等眾多品牌。粗略計算,央視就世界杯展開的專門招標總金額近6億元。

  兩次與世界杯相關的廣告招標超過8億元的總金額,並非央視獲得廣告收入的全部。上述央視下屬廣告公司內部人士稱,“除了集中招標的項目外,還有許多零散的中標項目,所有廣告收入總額即達10億元。”

  此外,央視還獲得了新媒體的賽事直播權。據了解,土豆、優酷等6家視頻網站各以1500萬元的代價,獲得央視新媒體央視網世界杯視頻轉播權,借此央視獲利近億元。同時,央視還將版權以分銷的形式向省級電視台推銷,標價為每場30萬元,如果購買全部64場比賽,央視將獲得千萬收益。

  以此計算,即使不考慮溢價,2010和2014兩屆世界杯,央視的總收入將超過20億元。據了解,央視在2002年和2006年世界杯期間總收入為13億元。地方“攪局者”

  按照2000年1月國家廣電總局發布的《關於加強體育比賽電視報道和轉播工作的通知》規定:“我國境內的電視轉播權統一由中央電視台負責談判與購買,其他各電視台不得直接購買。”

  根據這一規定,國際足聯最終以1.2億美元左右的價格,將本屆世界杯中國的轉播權出售給央視。

  但實際上,央視轉播權所帶來的豐厚收益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機構覬覦。

  6月20日,上海地區通過五星體育收看世界杯的觀眾突然發現轉播取消了。據傳,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總裁黎瑞剛為此專門抵京與央視協調。21日晚,五星體育官網紅字公告稱,將恢復世界杯正式轉播。

  雖然轉播一事暫時解決,但黎瑞剛的心境應該與3年前截然不同。彼時,德國2006年世界杯結束不足一年,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便風風火火趕到上海,會見了黎瑞剛等四家省級電視台的老總們。

  布拉特當時的目的是,為國際足聯2010年和2014年世界杯轉播權在中國“賣個好價錢”充當說客。

  此前,由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等四家電視聯盟,已經與國際足聯初步達成協議,商定各家共支付1.2億美元獲得2010年和2014年世界杯中國獨家轉播權。朱曉東稱,“按照4家的測算,這個價格是可以保證每家收回成本,並保有盈利。”

  除了廣告收益,按照四家電視聯盟的估算,分銷版權實際是一個巨大的盤子,按照以往央視的報價,轉播所有場次比賽,每家電視台要支付上千萬元。據了解,我國地方性電視台超過了400家,擁有近3000個電視頻道。

  若上述努力成行,將打破央視對於世界杯中國轉播權的壟斷地位。不過,四家地方台聯盟並未如願,於是發生了五星體育上述的一幕。國際足聯的算盤

  實際上,這是國際足聯在中國市場世界杯轉播權上,打破一家壟斷努力的第二次破滅。

  2001年,一家由前國際管理集團(IMG)成員發起的香港公司曾買斷了2002年和2006年世界杯在中國的獨家轉播權,並向國際足聯等相關方面支付了數百萬美元保證金。最終,在《關於加強體育比賽電視報道和轉播工作的通知》等因素干涉下,上述香港公司被迫退出。

  對於國際足聯而言,中國確實是個“奇怪”的市場。中國周邊的日本2010年和2014年世界杯獨家轉播權最終銷售價格為3億美元,而韓國的售價為1.8億美元,這一銷售數字都遠超中國市場。

  不過,國際足聯中國“自由市場”法則的推行仍起到杠杆作用。

  1986年世界杯免費被引進中國電視領域,1998年世界杯央視才為版權支付了200萬美元。若按照單屆平均計算,國際足聯的世界杯版權12年間,在中國市場中的售價已翻了30倍。據了解,央視獲得2002年和2006年世界杯轉播權的花費為2500萬美元。時隔4年,國際足聯通過出賣世界杯轉播權,價碼翻了超過4倍。

  但這個漲價幅度並不是國際足聯預期的結果。朱曉東稱,“國際足聯曾聘請高盛做了一個對於2010和2014年的中國世界杯媒體版權的預測,該預測稱,上述兩屆世界杯轉播版權的銷售額應在2億美元以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