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提升匯率彈性 彰顯中國決策模式改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4 10:25:24  


匯改三日 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基調初現。
  中評社香港6月24日電/美國《世界日報》6月23日載文《提升匯率彈性背後的決策模式改變》,文章說,就在20國峰會召開前夕,中國宣布提升人民幣匯率彈性,不再緊盯住美元。這一消息立刻成為全球關注的重點,美國總統和財長紛紛讚揚,輿論認為中國此招極具策略性,有效防止了人民幣升值問題成為世界峰會的焦點,中國成為西方國家和其他經濟新興體圍攻的對象,因此,這一舉動是“政”策而非“經”策。

  不錯,當美國在經濟復甦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之際,本來在中美經濟戰略高峰會中表達耐心的華盛頓,終於重啟要求人民幣盡快升值的“戰爭”,急性子的財長蓋特納甚至搬出了“國會的憤怒”來給北京施加壓力。因此,不少人認為,北京的這次出招,既沒有違背人民幣匯率改革的自主可控漸進的三大原則,但又巧妙地減輕了迫在眉睫的美國壓力,等於在美國憤怒的幹柴上及時澆了一盆冷水。

  這樣的評論,雖然也有道理,但仍然低估了北京在決策模式上的重大修正和改進。其實,如果中南海想要與美國抗衡,那還是可以不理會美國的壓力,即使美國國會真的啟動立法程序,北京還是有本錢頂住,不然,美國大可在政治改革、人權問題等等重大議題上進行類似的“最後通牒”手段,迫使中國一步步退讓。由此可見,匯率改革、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中國早就有了腹案,只是在等待最佳的時機點宣布,以收取最大的周邊政治效應。如今這個時機,北京認為是好的宣布點,那就順勢而為,可謂一箭雙雕。因此,用“美國壓力,中國屈服”這樣的思路看這個問題,就有失偏頗。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