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11部門發言人亮相 彰顯公開透明決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30 18:02:37  


6月30日,中共中央外宣辦在北京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11位中共中央部門新聞發言人首次集體亮相,並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6月30日電/在中共慶祝建黨89週年的前一天,中共中央11個部門的新聞發言人首次在北京集體亮相,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以前所未有的姿態鄭重向外界展示中共推動黨務公開、透明的決心。

  新華社報道,11名新聞發言人分別來自中央紀委、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中央對外聯絡部、中央台辦、中央外宣辦、中央黨校、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和中央檔案館,其中2名為女性。他們出生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年紀最大的58歲,最小的45歲。

  “中共中央部門新聞發言人的集體亮相,實際上表明瞭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開明、開放的姿態,也體現了已有89年歷史的中國共產黨愈發自信與成熟,”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所長尹韻公說。

  中央黨校教授葉篤初表示,設立新聞發言人、建立新聞發佈制度,是推進黨務公開、加強黨內民主的一項重要舉措,此次中央部門新聞發言人集體亮相,對於地方各級黨委借鑒效倣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葉篤初注意到,此次公佈的中央部門新聞發言人“在所在部門的職級較高”,且“長期從事相關領域工作,資歷較深,經驗豐富”。

  “這表明中共中央是很誠懇、坦然、鄭重、負責地來推動這項工作,而不是敷衍、應付媒體、做表面文章。”他說,新聞發言人的級別高,決定了其講話的權威性,而熟悉相關領域工作,使其能夠清晰、準確地發佈信息。

  “推進黨務公開”是中共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的黨內民主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去年9月,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要建立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去年底,中央外宣辦主任王晨表示,推進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將是2010年新聞發佈制度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將是新聞發佈工作的亮點。

  尹韻公認為,由於中國政治體制具有獨特性和不可複製性,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其政黨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政府的執政行為,這就決定了在黨內建立新聞發佈制度、開展黨務公開“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新聞發言人是一種較為直接而有效的表達方式,可以讓老百姓更直接地了解黨的執政理念、執政方式和執政行為,在‘上情下達’的同時,百姓也能夠通過新聞發言人更有目的、有秩序地反映信息,使‘下情上達’的渠道更為通暢。”尹韻公說。

  敏銳的記者觀察到,11個部門的新聞發言人集體亮相,只是中共中央在建黨89週年前夕推出的密集動作之一。

  6月28日,中央組織部舉行記者會發佈最新的黨內重要統計數據。29日,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李景田接受中外記者提問,介紹中央黨校幹部培訓和理論研究工作的進展等情況。

  30日下午,中央黨校和中央外宣辦還首次聯合邀請中外記者走進中央黨校,通過參觀校園、觀摩黨課、與教師和學員交流等方式,向外界揭開這一培訓黨內高中級領導幹部的最高學府的神秘“面紗”。

  事實上,近年來,中共黨務公開就一直不斷出現新氣象。執掌反腐大權的中紀委在所有中共中央黨務部門中首次敞開大門,邀請海外記者走進辦公地參觀;中宣部歷史上首次設立了新聞發言人;作為中共黨內最權威文獻機構的中央文獻研究室,首次開通官方網站;中組部首次在部機關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汶川地震後抗震救災特殊黨費使用情況……

  “黨務公開接受民眾監督,是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需要,其現實效果就是加強黨和人民之間的溝通,增強社會凝聚力,”葉篤初說,“改革開放30多年的經驗表明,越是得到監督,黨就愈健康,同人民群眾的聯繫就愈增進。”

  但他同時提出,推進黨務公開不能指望一蹴而就,包括新聞發佈制度在內的各種舉措,需要在實踐中不斷予以豐富和完善,新設立的新聞發言人更需要在實踐中得到錘鍊。

  尹韻公建議,中共的新聞發佈制度應儘量定期化、機制化,除允許記者參加外,可以吸收社會各界的人士廣泛參與,讓新聞發佈會真正成為黨和人民互動的平台。

  在30日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中央外宣辦新聞發言人郭衛民表示,外宣辦今後還將組織不同形式的新聞發佈會,邀請黨內不同部門的領導或新聞發言人與媒體及公眾見面。

  “中共展現公開透明的姿態,是一種推進。”長期關注中國事務的新加坡聯合早報北京首席特派員韓詠紅在記者見面會上獲得了一次提問機會,雖然她還有很多問題沒來得及問,但她相信,“下次還會有機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