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引發了中國股市二季度的跌跌不休?
勞春燕:
大家現在都非常關心A股將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走勢,我也看到海外有一些分析的文章說,中國的投資者還沒有完全感受到中國股價的風險。宋先生怎麼看這個評價?
宋曉軍 特約評論員:
我覺得是這樣。因為去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後,4萬億下去之後,其實後來也有經濟學家認為它比較大,其實2萬億就夠了。但是4萬億下去之後,因為當時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下去之後又帶動了一輪新的投資熱之後,帶動了很多人的投資衝動,經濟確實是過熱。當2月3日黨中央做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樣一個執政黨的政治綱領之後,執政綱領它要整合各方的力量,比如地方政府是不是還要靠賣地,還要靠一些高效能、高消耗的產業。下來之後,它要經過幾個月的布置,布置完了之後,一般來說夏天布置完了,到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把盤子基本上都定下來了,然後第二年開人大,咱們的“十二五”計劃才下去。
這個調整過程,實際上作為投資者來講,他是知道這個周期的,他也看出來中央對於結構調整的這樣一種決心。當然,他可能這個時候就有一些觀望,或者不太保險的時候他不會去投資。
全球經濟真要二次探底?
勞春燕:
剛剛曹先生已經談到了,這一次中美兩國股市被評為差等生,其實是跟全球經濟的宏觀環境有很大關係。我也看到,比如說英國《衛報》它有一個評價說:美國消費者的信心指數下降,而中國的經濟增速也放慢了。美國《華爾街日報》有一個評論說:為什麼股市會有這樣的表現呢?是因為人們擔心經濟會二次探底,主觀地擔憂超過了現實的層面。
說到“二次探底”,我就發現最近全球很多大牌的經濟學家,都對今年下半年的宏觀經濟形勢表現得不是那麼樂觀。比如說像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克魯格曼,他就有一個評論,他說“我擔心,我們現在正處於第三次蕭條的早期階段。美國和歐洲正朝著日本式的通貨緊縮陷阱走去。”我們知道,其實衰退是常見的,但是蕭條是罕見的,前面的一次,第二此蕭條就是1929年至1933年的大蕭條,他認為現在是處於第三次蕭條的早期階段,您怎麼看這個評價?
專家觀點 經濟是在築底而不是在探底
曹紅輝:
到目前為止,我並不能完全認同這種判斷,因為目前的數據和現象還不能支持這種判斷。我個人認為,應該說是全球經濟還在這一次全球金融危機的築底過程。如果說前兩年的復甦是一次反彈的話,現在出現了再一次的下調或者增速的下滑,是一個正常的築底過程,而不是一個探底過程,所謂“探底”還會有一個更大幅度的下探動作。因為所謂“探底”、“築底”這些術語,其實是在股票和期貨市場的技術分析當中的一些說法,用於宏觀經濟的這種說法是比較新鮮的。
專家觀點 對未來經濟預期的不明朗導致股市信心下降
曹紅輝:
我個人認為,目前只能說全球經濟由於擔心美國的失業率和消費者信心指數的下滑,以及中國PMI指數連續兩個月環比的下滑,乃至歐洲的主權信用債務危機還可能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所以這些擔心使得大家開始對經濟復甦的動力和持續性產生一種憂慮,這種憂慮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當然我們覺得還需要繼續觀察,所以我覺得這個判斷為時過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