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天趕上二十年 北京是否丟了自己的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06 00:02:05  


  中評社北京7月6日電/前幾年有個故事,挺有趣,說一個在美國闖蕩了多年的北京人回老家,在飛機上想著要給親友吹一吹西洋景,什麼摩天大樓、夜總會、超市、富人俱樂部等等。但一下飛機,他就收斂了他那顆洋風熏染過的得意的心,因為他首先看到,北京林立的高樓大廈的氣派,就不比美國差。回家沒心思歇息,轉了幾天,又發現,大洋彼岸大面上的東西,北京無奇不有。這位不禁驚嘆:“北京,真該刮目相看!”

  這位洋插隊的一聲驚嘆,倒叫我忽有所悟:原來“身在此山中”,竟連眼前如此巨大、如此迅疾的變化,也習以為常了。細細思量起來,覺得北京變化之快、之大,簡直是一個新神話。

  我上個世紀50年代末來北京,也算半個“老北京”了。那時我是個少年,而北京基本上是一座古城和舊城,大卡車在長安街上跑得風馳電掣;只有新興的“十大建築”,才令北京人乃至全中國人空前振奮了一回。其後多年,除了開膛破肚修地鐵,北京在城市建設方面,少有振奮人心的舉動。與此同時的拆毀城墻,卻叫人不無遺憾。到了近二十年、近十年、近幾年,北京以年輕和新生的姿態,越來越變得朝氣蓬勃。現顯著新的社會結構的現代化高樓大廈,不斷拔地升天,北京總算真正步入了日新月異時代。“一天等於二十年”,曾是一個鼓舞人心的口號,只是被浮誇風、被“無實事求是之意,有嘩眾取寵之心”玷污了;但用如今的一天比之於老牛破車時代的二十年,乃至二百年,我以為綽綽有餘。

  我現住四環外,這裡過去是農田,如今高樓密集。我工作單位也在四環外,這塊兒已是北京最大的小區,儼然一座新城。忙忙碌碌,一兩個月進不了一趟“城”(如今四環也不能算“城外”,所以從前人們習慣上說的二環以內的“城”,就要打上引號了),偶或出門一逛,就碰上幾座從未聽說過其名的摩登建築。漸漸地,這陌生和意外也成為家常便飯。現在要我說出北京有哪些現代化建築,我就只有慚愧的份兒,因為比比皆是,難以盡數。當然,“鳥巢”、“巨蛋”,我還是認識的,因為地球人都知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