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對山寨文化的反思還不能停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06 00:01:19  


  中評社北京7月6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刊載作者韓浩月的文章說,2008年,山寨話題曾經整整火爆了一年,兩年多過去,層出不窮的文化事件令人目不暇接,少有人再說起山寨這個詞了。日前,美國《時代周刊》網絡版發表文章,羅列了中國九大山寨產品,涉及文化層面的產品有穀姐、超女快男和製造畢加索、梵高等名畫贋品的大芬村等。 

  說到山寨產品,怎麼能缺少山寨圖書?幾乎任何一本外版暢銷書的引進,都會引發一輪國內出版商的山寨熱潮,成為一大“洋相”。以一本《不抱怨的世界》為例,在引進後的幾個月時間裡,市面上先後出現了《不抱怨的生活》、《不抱怨的人生》、《不抱怨的心態》等山寨書15種。把山寨圖書加上,《時代周刊》所列的山寨產品剛好可以凑足十種。 

  但中國的山寨產品僅就這些嗎?顯然不是,我們早已生活在一個無處不山寨的環境中,服裝、電器、軟件、娛樂……凡是能想到的物質產品和文化產品,幾乎都能找到山寨版,以次充好成為商業經營中的一大頑疾,也樂此不疲地抄襲模仿造就了一批短命的娛樂節目。如果說山寨產品以其低廉的價格,讓前來旅遊的外國人也紛紛購買,那麼山寨文化在精神層面對中國人產生著巨大影響的同時,也無時不在損傷著改革開放後中國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創新形象。 

  兩年多前的山寨文化話題討論,沒能留下帶有建設性意義的成果,對於山寨的尖銳批評,也沒能引起社會層面的集體反思。這兩年多來,山寨話題已經漸漸從媒體、輿論上消失,但山寨產品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山寨文化也在無形當中,對人們的思想與精神製造著看不見的傷害,這種傷害包括:它讓人們對中國傳承了五千年的文化產生懷疑心理,失去了本該擁有的文化自信;它讓一直貫穿於中國人血脈中的民族自豪感遭到擠壓,使得我們在現實面前不得不承認:文化創新正在成為一種稀缺的能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