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軍事非世界中心 面臨被西方邊緣化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07 10:18:28  


  中評社北京7月7日電/《環球時報》發表中國國防大學教授韓旭東的文章指出,近幾年,中國軍事幾乎成了世界輿論的“熱點”:其一,中國武器備受“關注”。“航母”“潛艇”的消息都是媒體要聞。其二,隨著中國軍隊走出國門與一些外國軍隊進行聯合軍事演習,國內一些媒體就認為,中國軍事似乎已是世界軍事的中心。其三,中國“軍事威脅論”不時出現在外國媒體上。殊不知,這些“中國軍事熱”的背後,卻隱藏著危機———那就是中國軍事正面臨被邊緣化。

  中國軍隊遠離絕大多數地區安全組織的中心。冷戰後,地區性的安全組織建立了不少,有的仍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至今,全球組建有“獨聯體集體安全組織”、“上海合作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和“阿拉伯國家聯盟”等幾十個地區安全組織或負有地區安全職能的組織。在這些組織中,中國只有在“上海合作組織”中發揮著重要乃至主導性的作用。其他地區安全組織,中國有的沒有參加,有的雖然參加了,但在其中發揮的影響不大。

  二是難於打破軍事高科技圈的“壟斷”。人們還記得,以色列曾經答應賣給中國一種預警機。因美國從中作梗,這項合同最終沒有成功。歐盟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開始實行對華武器禁運,至今還沒有解除。而俄羅斯向中國轉讓先進戰鬥機生產技術時,同樣也不將飛機的發動機技術轉給中國。因此,中國除獨立自主研發高新武器外,目前看無法走進世界最先進的軍事技術圈。

  三是西方“軍用標準”遏制中國軍事的影響。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布的報告稱,2003-2007年間,全球武器出口大國前五名分別是美、俄、德、法、英。它們的軍火占國際軍火市場80%的份額。而中國不超過3%。中國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只占有極少量份額,同時銷售的對象國只限於發展中國家或不發達國家。這使中國的“軍用標準”存在的範圍很小,嚴重地限制了中國軍事影響的擴大與提高。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中國的軍事卻大有被邊緣化之勢。當然,中國軍事被邊緣化不僅限於以上幾方面,而是多方面的。這與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發展是不協調的。為扭轉這種發展不平衡局面,我們必須採取適當措施:

  一是將軍事透明度分級。軍事透明是一種戰略博弈的手段。我們目前較看重的是軍事透明的威懾功能。對軍事透明的其它牽制、偵察等功能卻沒有很好地利用。所以,我們可以將軍事透明問題分成不同的等級。通過分級,我們才能充分用好軍事透明的威懾、偵察和牽制等功能,以達到維護和平,遏制與控制戰爭的目的。對此,中國應主動利用“軍事透明”來維護國家安全。

  二是將軍事高技術分為“核心”與“非核心”。核心技術及核心技術方面要獨立自主地研製,要有自主知識產權;對於非核心技術,我們完全可以考慮加大與其他國家聯合研製、開發的力度。

  三是加大軍事對外參與的力度。近年來,中國軍隊越來越多地參加與其他國家的聯合軍事演習。但我們不能僅僅限於這種“表面”參與,還應與其他國家的軍隊共同探討作戰理論等“深”層次的東西。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