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ECFA終結戒急用忍 李登輝暴跳如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07 21:55:28  


  中評社香港7月7日電/澳門新華澳報2日發表富權的文章說,在台灣地區反對“ECFA”的噪音中,有一個人的表演值得注意,那就是李登輝。他說,“早收清單”談都談完,談完了才要和業者意見交流,有沒有用,根本沒有用。這種不負責任的政府,真的是笑死人。台灣的業者被馬政府騙得團團轉,馬政府被中國共產黨騙得團團轉,講來講去就大大的騙局。五都全贏,棄馬保台。

  文章說,李登輝反對“ECFA”的原因,與民進黨基本一致,那就是出於其堅持“台獨”,“逢馬必反”、“逢中必反”的政治立場。但可能還會加上一個個人因素,那就是“ECFA”的簽署並實施,宣佈正式終結他於十三年前提出的“戒急用忍”政策。這個“戒急用忍”政策,陳水扁上台後曾一度欲以“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來予以調整,但最終還是以“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來加以維護。馬英九當選後,第一個請益的政壇名人就是李登輝,在當時還鬧出了很大的動靜,李登輝一時以為鴻鵠將至,他的“戒急用忍”政策還能借殼還魂堅持下去。但想不到馬英九的任期尚未過半,就要與他的“戒急用忍”政策正式告別,積極推動與大陸洽商“ECFA”,並在其就職兩周年後正式簽署“ECFA”,將他的“戒急用忍”扔進歷史的垃圾箱。他要是不暴跳如雷,那才叫怪!

  李登輝當年推動“戒急用忍”政策,有著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兩層用意及目的。在政治上,是要對大陸開展的反對其“台獨”的門爭的報復。──一九九五年五月,李登輝違背其與大陸方面關於“不公開發表政治言論”的諾言,在訪問美國時在其母校康乃爾大學發表了《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政治談話,暴露了其“台獨”真面目。與此同時,他又借助民進黨的勢力進行“修憲”,藉口推動民主化而實施“總統”直選,以展示其台灣是不屬於中國的政治實體的政治論述。為了警告此一系列“台獨”活動,大陸解放軍先後進行了兩次導彈演習。李登輝卻要進行報復,針對當時大量台商鑑於台灣經營環境日趨惡劣,紛紛前往大陸投資,在解決自己的經營出路的同時,也在客觀上起到協助大陸消化勞動人口等作用的情況,以“戒急用忍”來阻遏台商到大陸投資的勢頭,以圖撲滅方興未艾的兩岸人民交流熱潮。

  當然,李登輝推出“戒急用忍”政策,其主要目標還是經濟上的。一九九六年八月十四日,李登輝在“國民大會”答覆“國民代表”圖是建言時聲稱,“以中國大陸為腹地建設亞太營運中心的論調必須加以檢討”。同年九月十四日,李登輝在全國經營者大會上正式提出“戒急用忍”主張,之後並明確界定:“高科技、五千萬美金以上、基礎建設”三種投資應對大陸“戒急用忍”,以免台灣喪失研發優勢以及資金過度失血。十月二十一日,他在“國統會”上再次進出,大陸政策“必須以根留台灣,加強建設,充實國力為出發點,‘戒急用忍,行穩致遠’”,從而將“戒急用忍”政策的適用範圍擴及至大陸政策的各個層面。

  為進一步強化“戒急用忍”在大陸政策中的指導地位,在李登輝的主導下,台當局邀集島內各政治勢力於一九九六年底召開了“國家發展會議”。這次會議以“戒急用忍”精神為基礎,在朝野政治勢力的背書下,達成了所謂發展兩岸經貿應“台灣安全”第一,“台灣利益優先”,考量政治風險,循序漸進推動以及規範大企業赴大陸投資等政策共識,將“戒急用忍”烙上了“朝野共識”的印記。

  “戒急用忍”的出籠是台當局在大陸經貿政策上蓄謀已久的舉動,使台灣當局的大陸經貿政策出現一百八十度大逆轉,不可避免地對兩岸經貿交流及兩岸關係產生消極影響。其用意主要是給漸成趨勢的台商大企業到祖國大陸投資降溫,以便拉開兩岸經濟的“安全距離”,降低所謂台灣對大陸經濟的“依賴度”。從列深層次來看,是意圖以經貿為籌碼,對抗大陸,消除兩岸和平統一的內在動力,達到“中國化”和兩岸漸行漸遠的政治目的,最終實現“兩國論”目標。  

  民進黨上台後,“戒急用忍”仍是其兩岸經貿政策的主軸。陳水扁的密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陳師孟就曾提出,對台商赴大陸投資徵收“國家安全捐”,“寓禁於徵”、“以價制量”進行控制。“陸委會”主委蔡英文提出建立“國家安全網”構想,既強化台灣的經濟體質,又保障“台灣安全”。“經濟部長”林信義和“經建會”主委陳博志等還提出“總量管制”辦法,即制訂一套新的標準。後來出任“央行”副總裁的陳師孟、陳博志等負責經濟的官員,危言聳聽地稱,如果拿掉“戒急用忍”政策,直接開放“三通”,將會引發產業危機,進而引爆金融危機,產生“黑洞效應”。更有一些人造謠稱,台商已經“掏空了台灣經濟”。

  “戒急用忍”政策的實施,確實在限制兩岸經貿,尤其是限制台商對大陸投資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有些有一定規模的投資專案被迫取消,有些投資領域被禁止,有些台商的投資意願被遏制。但是,“戒急用忍”並沒能從根本上影響兩岸經貿交流日益緊密的趨勢。實際上,此後兩岸貿易仍保持著增長勢頭,“戒急用忍”政策也上並未能挽救台灣經濟。隨著祖國大陸加入“WTO”步伐的加快與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提出,帶動了新的大陸投資熱潮,使兩岸經貿往來與發展走出多年徘徊與停滯不前的局面。這些都給台當局“戒急用忍”政策形成巨大衝擊。為此,陳水扁上台後曾一度欲以“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來予以調整。但為了配合其“公投制憲”、“終統”等“台獨”活動,最終還是以“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來對“戒急用忍”政策加以維護。

  李登輝曾將再次推行“戒急用忍”政策的希望寄託在馬英九的身上。因為馬英九當選“總統”之後的“請益之旅”,第一個拜訪的就是他李登輝,可見馬英九對曾將自己稱為“新台灣人”的李登輝的重視。果然,馬英九在見了李登輝之後,針對連戰、吳伯雄熱衷於訪問中國大陸並大雞搭建“國共平台”而踏煞車,宣佈委任李登輝的愛將、台聯黨籍“立委”賴幸媛出任“陸委會”主委,並宣佈“國共平台”只是“第二軌”,只有“陸委會”和海基會才是“第一軌”。這可能就是採納了李登輝的建議。

  如今,馬英九與大陸簽署了兩岸經濟更加緊密並制度化合作的“ECFA”的協議,所有的內容都是與“戒急用忍”政策背道而馳的,等於是徹底地終結“戒急用忍”政策。因此,難怪他會暴跳如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