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首屆兩岸競爭力論壇成果發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5 15:08:12  


兩岸競爭力論壇大會。(台灣競爭力論壇供圖)
 
  一、關於兩岸競爭力問題

  海峽兩岸六十年來從競爭走向合作,並著力提升兩岸競爭力已經成為與會專家的共識。圍繞這一研討方向,與會專家取得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討論成果:

  (一)兩岸競爭力具有同質性和互補聚合性。共識部分可分為三點:(1)兩岸競爭力同質性強,具有很強的互補聚合性,兩岸既要大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力,又要攜手共同集聚、提升兩岸競爭力,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和歷史共任。(2)逐步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實現兩岸經貿從“零和競爭”轉化為“雙贏合作”,共創“大中華經濟圈”的戰略利益。(3)海峽經濟區要發揮“弓箭戰略”優勢,推進閩台和諧城鄉群建設,增強兩岸綜合競爭力。

  (二)兩岸競爭與合作的戰略選擇。其共識部分可分為四點:(1)對於戰略模式的選擇,應當確立包含兩岸四地的中華經濟圈的市場獨佔與壟斷地位,建立海西開發區的經濟合作與聯盟來加快兩岸區域經濟發展。(2)建立兩岸新興產業合作試點機制,促進產業交流合作。(3)通過比較分析閩台兩地經濟綜合競爭力,提出協作創新、產業振興、合作深化等兩岸協同發展戰略。(4)推進閩台港口合作,構建環台灣海峽國際航運中心。

  (三)兩岸競爭與合作的發展趨勢。共識可分為三點:(1)兩岸產業合作與分工將出現層次提高、領域擴大、模式多樣化等新趨勢。(2)應該讓兩岸民間研究機構在合作交流先行先試中扮演先行的角色。(3)後危機時代兩岸共同面臨著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兩岸要把握簽署ECFA的機遇,從策略合作走向戰略共贏,全面提升兩岸競爭力。
  
  二、區域競爭力問題

  區域競爭力是區域間取得資源或是配置資源的能力,是區域經濟戰略和決策的重要依據和評判標準。圍繞這一研討方向,與會專家取得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討論成果:

  (一)區域競爭力的發展評價與比較分析。(1)在客觀比較分析福建城市競爭力、福建與東部11省市競爭力、港澳台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基礎上,從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等方面提出提升區域競爭力的策略方向。(2)基於城市實力、城市能力、城市活力、城市潛力、城市魅力對中國四大經濟區綜合競爭力進行綜合評價,特別強調做大做強中心城市、突破行政區體制障礙、建設提升文化軟實力對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作用。

  (二)區域競爭力的提升戰略和發展目標。(1)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推進區域合作從競爭走向分工協作,是實現各方利益的最大化的重要途徑。(2)港口、產業、城市都是具有空間集聚正回饋特性的經濟系統,三群互動發展以營造強勢區域競爭力。(3)要強化財稅政策對於區域發展規劃有效實施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三)金融危機對區域競爭力的影響和啟示。全球金融危機促使新型經濟體勢力崛起,加速區域從表面到內容的全面整合。概括近15年來先後兩次大型金融危機對國際競爭力的影響,認為中國內地在金融危機中表現的韌性,是推動亞洲經濟整體增長的重要動力。

  三、關於產業競爭力問題

  產業競爭力是兩岸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海峽兩岸在長期的產業互補與分工合作中形成的最為典型的共同利益紐帶,與會代表的討論涵蓋了三大產業部門,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兩岸產業合作的機制。可分為(1)兩岸產業標準合作要超越既有脈絡與格局,要有“新思維”、“新夥伴關係”與“新合作模式”。(2)“合作雙贏”的機制是兩岸農業進一步合作的根本動力,要進一步拓展兩岸農業合作的空間。

  (二)兩岸產業合作的瓶頸。有三點共識:(1)福建省工業發展與建設東部沿海先進製造業基地差距較大,要加快推進工業發展方式轉變,提升工業競爭力。(2)通過比較分析得出,制約福建省製造業競爭力提升的障礙因素,並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3)中國製造業競爭力不能長期建立在低成本勞動力的優勢上,要考慮依託產業集群優勢。

  (三)兩岸產業合作與對接的方向。兩岸學者有五點共識:(1)加快兩岸傳統產業對接合作對應對產業結構新變化仍具有重要戰略意義。(2)福建應繼續利用價值增值鏈來提升產業的資源稟賦結構,與台灣構建垂直分工與水準分工的產業體系。(3)從供需視角和產業聯動視角來分析拓展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台金融合作市場空間的必要性。(4)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提升兩岸金融業競爭力。(5)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視角來探討未來兩岸港口物流業合作的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