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施大偉的見解與蔡英文完全相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6 09:20:54  


蔡英文有“戰略觀點”,但那是退潮落伍的“二十世紀冷戰時代”的觀點。
  中評社台北7月16日電/蔡英文評論兩岸經濟協議(ECFA)說:ECFA牽涉到東南亞戰略平衡問題,將使東南亞成為“以中國為中心的東南亞”,並會使美國在東南亞弱化及邊緣化。

  聯合報社論指出,這話聽起來,頗具“國際觀”,且儼然是說給美國聽的。意思是說:台灣與大陸簽成了ECFA,中國在東南亞將成為“中心”,美國將失勢。其潛台詞是:為了不使美國在東南亞“邊緣化”,台灣不應簽ECFA;為了“東南亞戰略平衡”,美國不應支持ECFA。

  但是,美國政府卻給了與蔡英文完全相反的答案。繼國務院代理副發言人杜桂德表示,兩岸此項“正面發展”令美國政府“深受鼓舞”之後;亞太助理國務卿施大偉又發表專題演說指出:ECFA對台灣及全世界都有好處,美國樂見兩岸簽署。這可能是六十年來,美國對兩岸互動提過的最高評價,史罕出其右者。

  施大偉的評論相當周延。他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獨,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又說,兩岸交流的現況經濟與文化關係“較過去數十年來任何時刻都還要健康”,ECFA則加速了這種“正面發展”。還說,ECFA使台灣對外商更具吸引力。又說,美國願藉由“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來加強台美經濟合作。他更說:“六十年來,台灣在政治、社會、經濟各方面的發展,證明了台灣不但可以同時是中國、是現代,而且也完全民主。”他說,全世界推動現代化,“可以學習台灣經驗”;ECFA顯示台灣意欲成為“國際社會重要、有價值的一員”,“美國對此深感鼓舞,我們樂見此種發展”。台灣退出聯合國四十年以來,誰曾聽過美方如此稱讚過台灣?一九四九年以降六十年以來,美方何嘗如此肯定過台灣的兩岸政策?

  民進黨應當思考的是,美國政府對ECFA的評價,何以與蔡英文的主張完全相反?蔡英文認為,ECFA對“東南亞戰略平衡”有害,將使中國崛起,美國邊緣化;但在施大偉的評論中完全嗅不到這種氣味,反而肯定ECFA使兩岸關係“較過去數十年來任何時刻都還要健康”,且顯示台灣意欲成為“國際社會重要、有價值的一員”,美國“深感鼓舞”。施大偉顯然也將ECFA提高至“國際/世界”的高度作出評論,卻展現了與蔡英文完全不同的“國際觀”或“世界觀”。

  蔡英文有“戰略觀點”,但那是退潮落伍的“二十世紀冷戰時代”的觀點;施大偉的評論當然也顯示了一種“戰略觀點”,卻是“廿一世紀後冷戰”的觀點。

  例如:蔡英文認為,ECFA將使中國在東南亞崛起;但在施大偉眼中的事實卻可能是,中國已然架構了東協加N,才使ECFA不能不簽。蔡英文認為,台灣必須採取抵制中國崛起的手段;但施大偉似乎認為,台灣應當努力改善外商投資環境。蔡英文兀自認為,台灣唯一的角色就是“反中國”;但施大偉的見解卻是:“台灣可以同時是中國,是現代,而且也完全民主。”

  社論說,我們屢次提醒朝野各方,注意美國政府對近兩年來兩岸互動的評價。有目共見的鮮明事實是:兩年來,美國對馬政府的兩岸政策沒有出現過半句負面評價;而現在施大偉代表美國政府評價ECFA的修辭,更幾已到了“讚譽備至”的程度。毫無疑問,這當然展示了美國的“戰略觀點”。

  持懷疑眼光者或許將會認為,這是美國“甩掉”台灣的步驟;但比較公允的評論應是,美國的“兩岸戰略”已從“軍事對抗”轉軌至“政經競合”。美國對台灣仍有“承諾”,但“承諾”的性質已經改變;台灣必須正確解讀。

  李登輝、陳水扁皆高估了美國對台的軍事承諾,且對美國對台獨或“反共馬前卒”的運用有逾度的幻想;現在,蔡英文好像錯得更加離譜,其嚴重謬誤經施大偉已一一指出。

  美國不會邊緣化,但台灣正在邊緣化。這或許亦是施大偉的憂慮,但他提出了與蔡英文完全不同的觀點與對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