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最大洪峰抵庫區 專家:抗洪不能全依賴三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20 09:20:54  


 
  陳建湘(城陵磯水文站勘測隊副隊長):

  主要隱患是防止出現管湧或者滑坡,超過32.50米的警戒水位,湖南省要有幾萬人員上堤巡查。1998年出現歷史最高水位35.94米,也就是到這個位置。

  記者:

  1998年的時候曾經到這兒?

  陳建湘:

  對。離現在水面還有3.5米的高度。

  解說:

  今天,超過警戒水位的洞庭湖已經啟動防汛三級預案。事實上,洞庭湖防汛是長江流域最為敏感和重要的一個區域,而去年年底的一份調查顯示,目前洞庭湖儲水量只有7.7億立方米,不到分水器正常水量的十分之一。

  同期:

  開發區內一個排澇通道銀湖卻正在大規模施工,10畝湖面被填埋。

  山西運城的苦池水庫當中,卻建設了一排別墅和數百米長的商業街。

  解說:

  今年6月,一份武漢市水務局的調查數據就顯示,50年來,近100個湖泊人間蒸發。面對這樣的現狀,湖泊與水資源環境研究領域權威專家金伯欣認為,武漢湖泊數量減少、面積銳減,既有特殊歷史背景下圍湖造地、圍湖養魚的“歷史之殤”,也有因城市建設需要而填湖占湖的“發展之殤”,更有屢禁不止的違法填湖的“現實之殤”。而在全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國大於10平方公里的湖泊中,萎縮減少面積9570平方公里,共減少蓄水量516億立方米。“填排澇湖,造高爾夫”、“水庫邊上造別墅”,媒體的大量報道透露出的是公眾對於防汛現狀的一種擔心。

  7月15日以來,連續的強降雨已經使江西、湖南、湖北等長江中下游地區紛紛告急,面對不斷出現的泥石流、山洪、城市內澇、一些堤壩決口的新聞,使我們對今天長江上游出現98洪峰的新聞顯得格外敏感,防患於未然,我們準備好了嗎?

  主持人:

  現在我們要來電話連線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的嚴登華教授,嚴教授,您好。

  嚴登華(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

  主持人,您好。

  主持人:

  我們看到了長江中下游的一些支流,包括一些本來應該有蓄洪能力的湖泊也在頻頻地告急,除了降雨量大的自然因素之外,還有什麼樣的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