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馮驥才:中國文化每分鐘都在消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27 00:13:28  


 
  鄭培凱則從旁補充道:“最重要的還是把走私、腐敗這條線給徹底掐斷,並且提高普通民眾及政府對文化遺產的重視,這都是我們中華兒女自己的瑰寶。”還有法國人在廣西貴陽長達六年的時間裡,持續不斷地將當地的少數民族服飾運回法國,並放言“以後中國人要看少數民族服飾只能去法國”,“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當地政府才開始文化保護”,馮驥才頗為無奈地感嘆。

  “母親文化”威力巨大乃民族基因

  馮驥才認為中國的文化有兩類。“一種我稱為父親文化,是廟堂文化,是孔子,是能給我們力量的文化。另一種我稱為母親文化,也就是流傳於民間、動態的、生長於每個人心裡的文化。母親哺乳時哼唱的歌謠,中國民間的,我們統計出來達8億多萬字的口頭文學,這些是我們的DNA(基因),是我們民族的優勢。”馮驥才說:“我對有些官員講,你要你的GDP,我要我的DNA,我們只是文人,只有政府才有權力去決定文化遺產保護問題,如果政府想保護,一定做得到。”以春節為例,馮驥才解釋了,中國人的DNA在每年春節時都會暴發出驚人的“能量”。

  他說,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會像中國這樣每年在同一個時間出現那麼多人都一定要回家的狀況,這種無形的力量正是我們血液裡的懷鄉情感在發作。“如果說中國最大的物質文化遺產是長城,那麼中國最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春節。”正因如此,在他的倡導下,春節放假被提前到大年三十:“年初一才放假,那年都已經過了,年三十晚才是最重要的。”同時他也重申清明、端午、中秋放假的必要性:“節日是每個民族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老百姓過節就是對文化的傳承,節日當天大家都忙著上班上學,那這個節日一定會被人淡忘。”

  “90後”關注文化保護感動馮驥才

  在昨日的講座中,馮驥才還介紹了自己參與的對內地230萬個自然古村落的核查、保護工作,以及對中國的史詩尋找。“外國人總說中國是沒有史詩的民族,我們就在苗族發現了一萬六千行的史詩。史詩記載了一個民族誕生及變遷的經過,少數民族的史詩有不少都是在歌聲中傳播。苗族的史詩還在沿用最古老的方法,族中有長者故去,年輕一輩就要在葬禮時聽其他長者用歌聲傳唱民族歷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