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郭偉峰社長(右)率領的中評社高層訪問團26日起走訪台南縣鄉鎮,第一站專程拜訪白河鎮陶藝大師林文嶽(左)和他創建的白河陶坊。(中評社記者攝) |
中評社台南7月29日電(記者 羅德儀 陳耀桂)原鄉南瀛,如歌的行板。
台南縣白河鎮,群山環繞,風景如畫;佇位田野,荷風八面。
中國通訊評論社高層訪問團26日起走訪台南縣鄉鎮,第一站專程拜訪白河鎮陶藝大師林文嶽、和他創建的白荷陶坊。車未停定,林文嶽已上前熱情相迎。
拜訪當天,林文嶽和我們談的較多的,不是藝術,而是他對於鄉村在一個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想法,這些想法非常深沉,讓人無法不細加思考。
林文嶽表示,兩岸的農村都負擔了一個很重要的責任,要跟都市活動產生平衡,經濟要往前衝,要考慮素質的問題,這是可以量化的,可是生活品質是質化的,兩者處於一個動態平衡,所以ECFA一開放,台灣就出現了一個《農村再生條例》。他認為,如果只考慮經濟發展、高科技發展,那麼鄉村是不穩定的,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就會在動盪之中。
“這個社會需要農村做為沉穩的基礎,何況都市裡面大部分的人都是從農村過去的,如果都市經濟不好,有什麼波動,都會回到鄉村裡去。”林文嶽表示,鄉村需要柔性的把這些人接住,讓他們安身立命,過一個簡單生活,如果接不住了要彈回去,這是國家的問題、社會的問題。因此鄉村沒有做好,這個國家就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