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內地婦來港產子年逾3萬 港需檢討人口政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30 09:42:02  


在鄉下與丈夫當農民的阿儀,因逃避“超生”問題來港誕女,但女兒要入學讀書須搬來香港,靠女兒的2000多元綜援金過活,母女只能到街市執菜或到食物銀行取食物。(明報圖)
  中評社香港7月30日電/內地夫婦每年在港產子平均逾3萬個,嬰兒自動擁有港人身分,統計處調查顯示,這類兒童中,一半在21歲前來港,長遠有助紓緩人口老化問題,但短期會對香港福利教育帶來壓力。有團體指該類留港兒童,部分有經濟問題,申領綜援個案便在上年度回升至68宗,按年升幅約19.2%。有專家預計有關綜援個案會繼續上升,呼籲政府全面檢討人口政策。

  統計處推算,未來數年內地女性在港每年產子4萬至5萬人,其中父親為港人者佔約6500名(簡稱第一類嬰兒),其餘約3萬名嬰兒的父母均非港人(第二類嬰兒)。

  多在適學年齡返港

  香港明報報道,統計處在07年及09年先後3次向內地產婦做調查,發現52%第一類嬰兒會在出生後立即留港居住,其餘48%會在未滿1歲前離港,但當中84%會在21歲前返港。至於父母均非港人的港嬰(第二類),只有5%會立即留港,其餘95%會在1歲前離港,但五成會在21歲前返港。換言之,即92%及52%第一及第二類嬰會在21歲前留居在港,且多在適學年齡返港,這長遠有助紓緩本港人口老化。

  不過,協助新來港人士的同根社主席楊媚指出,近年收到持雙程證來港父母帶同嬰兒來港求助的個案有所上升,以往每月只有1至2宗,現時每月約有8至10宗,他們主要查問如何申請綜援或申請公屋。

  楊媚說,這類獨自在港生活兒童雖有港人身分,但獲得支援不足,以往他們可獨自申請綜援,由家人留港照顧,但社署在08年修例,規定未滿18歲兒童需與監護人一同申請。有關綜援的申請在07/08年度有116宗,08/09年度急跌至57宗,但上年度回升至68宗,升幅19.2%,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預計個案會繼續上升。

  助紓人口老化 影響教育社福

  周永新指出,逾90%內地父母會帶兒童回內地照顧,他們只想為子女多取一個港人身分,留港兒童則可能是家長為逃避“超生”處罰,家境亦未必富裕。

  他續稱,內地孕婦在港產子每年逾3萬個,可預計他們為香港帶來新動力,同時亦會對香港教育、房屋及社會福利帶來影響,但未見政府在這方面有所評估或政策,例如會否預留學額予這類兒童、其家人可否申請公屋等,他呼籲政府全面檢討人口政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