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31日電/新華社報道指出,儘管來自各方面的信息表明,近日被暴雨衝進松花江的7000多只化工物料桶目前並未給松花江幹流造成污染,但中國江河沿岸重化工企業佈局所帶來的環保問題,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反思。
“它們就像一個個藍色的‘定時炸彈’隨時會洩露,我們在全力打撈的同時,也在思考,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局面。”正在松花江上參與打撈物料桶的吉林省榆樹市市民程鵬彥說。
7月28日,吉林省永吉縣突降暴雨引發山洪,致使該縣新亞強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和吉林眾鑫集團的庫房被沖毀,裡面4000個左右空桶和3000個左右原輔料桶衝入松花江。原輔料桶內裝有三甲基一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等物質,每桶約重170公斤。
據了解,永吉縣位於松花江上游,而兩家化工企業正處於臨松花江一條支流的該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內。
近年來,中國各地化工、石化項目紛紛上馬,大多佈局在江河湖海沿岸和人口稠密城市近郊。目前,至少有數千家化工企業處在居民區包圍中,或者城市飲用水源的上游。
2006年中國化工、石化項目環境風險大排查的結果顯示,總投資約1萬億元的7555個化工、石化建設項目中,81%布設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區等環境敏感區域,45%為重大風險源。
以松花江為例,《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06-2010)》稱,該沿岸僅排放汞、鎘、六價鉻等重金屬和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的企業就有157家。
國家海洋局公佈的《2009年中國海洋環境品質公報》也警示,遼東灣、萊州灣、長江口、杭州灣、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等局部海域污染嚴重,而這些海域附近正密布著近年建成的大小化工園區。
“化工企業分佈離人口聚居地、水源地較近,一旦發生重大環境事故,將會造成嚴重的生態影響。”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鄭滬生說,“不合理的工業佈局加劇了事故的危害性,常常會使化工廠的一般事故威脅到城市與河流的安全。”
近年來,因化工企業沿江佈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在中國頻頻發生,僅就松花江而言,其發生的事故也不只這一次。
2005年11月,吉林石化發生爆炸,導致松花江水污染,經濟損失上百億,哈爾濱全城停水多日;2006年8月,松花江支流牤牛河遭到化工企業污染,部分居民飲用水安全一度受威脅。
“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的高速增長,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佈局性的環境隱患和結構性的環境風險,將取代個體的污染,成為中國環境安全的頭號威脅。”早在2005年底,時任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的王玉慶就發出警告:當前中國已進入了環境污染事故高發期。
重化工區沿江佈局,甚至在環境敏感區分佈已引起環境專家擔憂:即使每個項目都是達標排放,但由於整個區域環境承載能力的限制,許多大型化工園區或項目聚集在一起,還是會產生污染疊加效應,造成嚴重的生態災難。
一些環保專家指出,規劃項目的時候就應該考慮不要離河道太近,要按多少年防洪標準來設計。然而,事實上,這些標準並不由中國環保部門審批,也不是環保部門進行環境評估涵蓋的內容。
近年來,中國對環境保護的關注上升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但目前環境監管力度仍較小,企業違法成本很低,時有違規企業交罰款了事。”吉林省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環保的人士表示,政府說要加強環境監管,但是到了基層落實難度很大。
“我們需要引入社會監督,而不是單靠政府。”中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說,現在企業環境評估大多交給環評公司或者環境研究機構來做,很容易流於形式。
“國家在做工業佈局規劃的時候,應該考慮當地的環境容量。但是,現實當中已經遠遠突破了環境容量。”馬軍說。
在解決松花江的長期污染問題方面,著名污水處理專家尹軍認為,必須關閉上游的污水口,並搬遷沿江不合理設置的化工企業。對當前中國重化工佈局問題,應根據中國的環境容量制定出國家的產業規劃和產業佈局。
在7月28日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召開的全國環境保護部際聯席會議暨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會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強調,要從嚴、從緊控制松花江流域內排污量較大的建設項目,及沿江布設的工業項目、飲用水水源地上游的建設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