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環球時報文章說,到目前為止,在南海問題上堅持雙邊,一對一地談判,很好地維護了中國的利益,但未來繼續這麼做,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可以把南海問題的解決方案分為“雙邊”和“多邊”兩種。美國的立場最近明顯化,公開站在“多邊”解決一邊,但這並不能簡單地說是美國站在了東南亞國家一邊。
這一最新發展讓我想到中國與地區多邊機制之間關係的演化。從外交理論和實踐的角度,這個演化過程有許多經驗和教訓值得汲取。
20世紀90年代初,我們一度對地區多邊加以拒斥、反對,雙邊方式在中國外交中占據主導,因為明顯地,從外交行為和勢力平衡的角度看,在中國沒有加入、有限加入、主導不了多邊進程的情況下,多邊解決方式對我不利。但後來我們逐步發現,多邊機制和多邊外交沒有那麼可怕,反而有利於我,應該積極參與。這種觀念的改變導致中國在很短的時間內從多邊機制的排斥者和反對者變成多邊機制的一員,而且甚至是最為活躍的一員。在中國的多邊外交如火如荼時,多邊主義也成為中國外交理論中的“顯學”。
然而,簡單地擁抱多邊,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自然就會遭遇多邊外交的困境。如今,在南海問題上,我們正在面對著這樣的多邊困境:隨著中國在國際體系中的興起,中國已經進入地區體系和世界體系,與此同時,與中國有關的對手勢力把中國參與其中的多邊機制看成是制衡中國的工具。中國若是因此不參加多邊,拒斥多邊,不僅給對手留下更多攻擊的口實,而且我們遭遇把“小孩和洗澡水一塊倒掉”的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