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文化部部長蔡武連發六問談“反三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7 15:28:26  


 
要以敬畏之心對待傳統文化

  記者:近年來,興起了一股新的傳統文化熱潮,比如國學熱、文物熱、申遺熱等。

  蔡武:這本來是大好的事情,全社會對文化建設的高度關注、熱情參與,是文化建設獲得大發展的重要條件。但是在這股熱潮中,特別是在文化遺產保護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和不良現象:爭奪名人故裡,甚至爭奪本來子虛烏有的所謂名人的故裡;興建假歷史文物,盲目舉辦祭拜活動;喪失道德底線,混淆基本的是非觀念,肆意炒作一些負面的文化現象、歷史人物和文藝形象。這就引發了人們的思考: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有些人全盤否定傳統文化,認為傳統文化不科學、愚昧、落後,鼓吹洋的比中國的好,新的比舊的好,現代的比古代的好。這顯然是一種民族虛無主義的觀點,是數典忘祖、“言必稱希臘”。也一直有些人夜郎自大,認為只有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和特點,搞“複古”。這是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國粹主義”。現在又有人在這個問題上搞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不分良莠,不分精華糟粕,只要有利可圖,就打著保護、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搞開發利用。其實質是對傳統文化缺乏敬畏之心,不尊重祖先,把歷史遺產當成手中的玩偶、謀利的工具。

  在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上,一要心存敬畏,二要心存感恩。在搶救第一、保護為主的前提下,適當地開發利用豐富、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來發展經濟,造福一方百姓,出發點和目的都是好的。但應當清醒認識到,文化遺產珍貴脆弱,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要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升到保護民族血脈、民族基因的高度,去除浮躁和功利心態,合理利用傳統文化資源。一方面要堅持不能搞文化造假,另一方面要堅持可持續發展,不能竭澤而漁,不能吃了“祖宗飯”又吃“子孫飯”。

  對外文化交流目的不是要輸出意識形態和發展模式,而是要贏得世人對中華文化的了解、理解、尊重和認同

  記者:您曾經說過“軟實力就是硬道理”,怎麼看當前的對外文化交流工作?

  蔡武:我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主張構建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與此相適應,我們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的目的不是要輸出中國的意識形態和發展模式,而是通過傳播中華文化,使我們的文化能夠真正地吸引人、打動人,引起共鳴,撥動心弦,贏得尊重,增進心靈的溝通,尋求理解與合作,使外界全面、準確認識當代中國的真實面貌,從而為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創造更加良好的國際環境。

  對外文化交流的內容選擇上必須是全方位的。不僅要有傳統文化,也要有現當代的文化;不僅反映我們已經取得的成就,也要全面反映我們還實際存在的不平衡、不發達的狀況,反映中國人民艱苦奮鬥的歷程;既要突出中國特色,也要注重尋找同外部世界的共同點,反映世界流行元素在中國的傳播情況。在內容格調上,必須選擇健康和積極向上的,而不能為了吸引眼球而向世人展示文化糟粕,有損我國和平、發展、文明、民主、改革、開放的新形象。目前偏重於傳統文化,在當代文化和流行文化方面的傳播力度不夠,特別是缺少能反映當代中國發展面貌、具有文化內涵和思想深度的優秀圖書、戲劇、歌舞和影視作品,導致國外民眾對當代中國情況缺乏全面準確的了解。

  對外文化傳播方式的改進是一個老話題,關鍵是我們要學會“中國元素、國際表達”,要充分掌握受眾的思維方式特點、接受習慣、語言特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的交流和傳播方式,來不斷提高我們文化傳播的有效性、實效性。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