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港學者找到中國人更早發現美洲新證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9 09:09:44  


 
  實際上,中西最重要的一次交通,應指教廷於一三三八至一三五三年派遣五十位教士來元朝大都,以此下推七十年,是一四○八至一四二三年,也即朱棣的永樂“下西洋”時代。因此,註文所指“今相通七十餘載”,應是中國人在十五世紀初的記載,而利瑪竇引用這句註語,應是參考後的直接引用。

  料曾參照中國地圖繪製

  以上例子僅是幾項重要的疑點,李兆良表示,地圖是有歷史意義的記錄,從地名的顯隱,可以斷定製圖的年代。大量證據指向,利瑪竇是“參照”許多前人的地圖,不僅僅是歐洲,更多、更重要的是來自於中國的地圖資料。就連整幅地圖,亦是以中國為中心展開。

  事實上,利瑪竇自己也坦稱:“乃取敝邑原圖及通志諸書,重為考訂其舊譯之謬,與其度數之失,兼增國名數百。”

  李兆良認為,能夠繪成準確的世界地圖,任何偵查要滿足三個條件:動機,能力和時機。在十五世紀,一個佔世界生產力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明代中國,完全有動機,有能力作環球航行,而能完成這些工作的,只有鄭和及他的航海隊伍。這一張《坤輿萬國全圖》,不僅提供了時機和精確勘探的實據,而其中隱顯的證據和錯誤,對證明鄭和時代中國人已經環球航行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證據。

  鄭和下西洋謎團仍多

  如果中國人先發現美洲,而這個中個人就是鄭和的話,相信有很多人會站出來反對。不獨是西方學者,眾多中國歷史學者同樣質疑,而他們質疑最強烈的在於,如果這些假設是真的,如此驚天動地,那麼以中國如此重視歷史的國家,為何絲毫沒有記載?

  看看正史是如何記載鄭和及利氏地圖的。張廷玉撰寫的《明史.外國六》寫道:“《坤輿萬國全圖》,泰西先生利瑪竇所製也。萬曆十二年,瑪竇之廣州……示於室中,遠近震動。二十九年至京師,明神宗覽其圖,甚愛之。”至於鄭和,《鄭和傳》僅寫道:“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跡,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沒有具體的航海資料。

  但正史沒有記載,是否就應完全否定鄭和大航海呢?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曼春認為,明史都是清代人所寫的。尤其是直到康熙時期才開始收集檔案,而能收集到的,大多是崇禎時期的,因此沒有辦法把以前的記載都寫出來,完全可以理解。

  但在《殊域周咨錄》,這本由明朝刑科右給事中嚴從簡,在明神宗萬曆二年(一五七四年)所撰寫的一部關於明朝邊疆歷史和中外交通史的書籍中卻記載,鄭和下西洋的原始檔案《鄭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到憲宗欲查閱檔案時,太監劉大夏卻稱,由於鄭和下西洋浪費巨大,為免荼毒後人,早已焚毀。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鄭一鈞認為,“遲至萬曆末年兵部仍存有鄭和下西洋的檔案”,但劉大夏燒毀或藏匿鄭和檔案之說不足信,鄭和檔案可能在明末清初李自成攻打北京或清兵攻佔北京城時亡失於戰火。

  鄭和下西洋的真相,仍有太多謎團未解,正如李兆良一直堅持的,今人應以科學態度,盡力去尋找真相,而不是以偏概全,全盤否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