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家:解放軍演習向美宣示最好勿入第一島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2 10:02:10  


7月26日,參演軍艦發射反艦導彈。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8月12日電/聚焦解放軍7月密集軍演,《齊魯周刊》專訪海軍軍事研究所研究員李傑——

  7月份,中國軍方先後在東海、黃海、南海地區密集舉行一系列演習,內容涉及實戰背景下的對抗、保障、支援等。這一系列演習和7月底美韓軍演形成微妙對照。中國軍隊連續進行的多次區域性、軍種性軍演,其密集程度為歷年來少見,軍演見報的頻率大大高於往年。

  中國軍隊如此密集軍演,背後折射出什麼樣的周邊形勢?幾次軍演有哪些前所未有的特點?軍演背後我國的戰略意圖何在?

  解讀:數個“第一”與“之最”

  《齊魯周刊》:7月中旬,中國在黃海進行首次戰時軍事交通應急保障演練,採用戰時鐵路輪渡裝載,在中國軍事交通史上還是第一次。這次演習的目的是什麼?釋放出什麼信號?

  李傑:此次代號為“交戰─2010”的應急保障演練7月18日在煙台某碼頭鐵路輪渡火車裝載艙舉行。交通運輸部北海救助局接到“我軍海上輸送船隊在航行途中遭受敵方遠程攻擊,急需緊急救援”的指令後,立即派出四架救助飛機、四艘救助船等救助力量,全速奔赴現場。

  此次軍地聯合演練旨在加強自身國防力量。一般民用主要陸上、水上、空中相關設施裝備,都需適應軍用標準,路寬、路面和碼頭能否適應武器裝備需要都有相應規定。黃海地區碼頭、水文數據也需要軍地兩方面數據信息資源共享,以備戰時需要。

  中國這兩次軍演發出強烈的信號很明晰,國力的提升不可遏阻,靠近也不行,此次軍地聯合演練是檢驗國防動員能力、是針對戰時應急情況的戰備演練,也是對外發出的一個強烈信號:中國必須保持和平半徑,在核心利益區域,不容挑釁。

  《齊魯周刊》:7月下旬的南海演習創造了許多海軍史上之最,請您具體介紹一下?

  李傑:7月26日,由南海艦隊組織的海軍多兵種合同實兵實彈演練是海軍歷史上參訓要素最全、實射導彈最多、信息化程度最高、電磁環境最複雜的一次聯合對抗實戰化演練。

  演練在3個海區、180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展開,發射導彈16型71枚。這是一場以實戰化為背景、全程複雜電磁干擾條件下的實兵對抗,使聯合作戰、立體對抗、貼近實戰貫穿全程,共演練了複雜電磁環境下多兵種合同對海遠程精確打擊、航空兵制空作戰和複雜電磁環境下水面艦艇編隊綜合防空反導等6個課題。

  解放軍北海、東海和南海艦隊的主力驅逐艦都有出現。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海軍司令員吳勝利、總長助理戚建國、廣州軍區司令員徐粉林、國家和總部機關有關領導、部分國防工業部門領導都到場觀摩了演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