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揭秘西方人眼中的大清朝“世界首富”伍秉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4 09:58:14  


19世紀前半期廣州商界的領袖、“紅頂商人”伍秉鑒。
  一位清朝時曾在廣州十三行居住了20多年的美國商人亨特,在他的《廣州番鬼錄》一書中說:“伍浩官(伍秉鑒)究竟有多少錢,是大家常常辯論的題目。”“1834年,有一次,浩官對他的各種田產、房屋、店鋪、銀號及運往英美的貨物等財產估計了一下,共約2600萬元。”而在這個時期的美國,最富有的人資產也不過700萬元。美國學者馬士說,“在當時,伍氏的資產是一筆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財”。在西方人的眼中,伍氏商人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商業巨頭。2001年,伍秉鑒與洛克菲勒、比爾.蓋茨以及成吉思汗、和珅、宋子文等人一起,被美國《亞洲華爾街日報》評為上一千年世界上最富有的50個人。

  一向重農抑商的大清朝竟出了位“世界首富”,這位伍富翁是個什麼樣的人?

  17世紀後期,廣州成了名副其實的“黃金口岸”。依托這個黃金口岸,手持官府賜予的壟斷外貿權,加之自身的努力經營,廣州十三行這個商人群體迅速崛起,與兩淮鹽商、晉陝商人一起,被後人稱為清代中國的三大商人集團。

  伍秉鑒便是這“堆滿銀錢”的十三行商人中的一員。1801年,他從父親手中繼承了十三行中的怡和行,開始了長達40餘年的外貿代理生涯。但是,行商的身份只是致富的機會而非發達的充分條件。十三行首次被官府指定的外貿代理洋行有13家,此後,因貿易形勢的起伏而變動不定,最多時有26家,最少時只有4 家,可見這個行當的風險之大。伍秉鑒走上十三行舞台時,行商的領袖,即“總商”,是潘振承創辦的同文行。伍秉鑒的父親也是靠曾在潘家擔任賬房,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多有來往並在其扶植之下,才創辦了怡和行。伍秉鑒不但讓怡和行後來居上,取代潘氏成為行商總商,更讓伍家的資產達到十三行的頂峰,這自有其獨到之處。

  對於從事外貿代理業務的大清行商來說,全部的貿易機會都寄托在洋商身上,這裡充滿著激烈的行業競爭。而伍秉鑒首先做到的,就是“征服”了洋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