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大運河遺產小道啟示:由政府保護向全民保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5 00:01:28  


正在繪制中的大運河遺產小道。
 
  民間力量可以做得更多

  “大河小道”,全稱大運河遺產小道,英文譯名Grand Trek,縮寫為GT,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特邀研究員齊欣首先提出。它北起北京白浮泉,中途分別西經河南洛陽(隋唐通濟渠),東經山東南旺,南抵寧波鎮海招寶山甬江口炮台,是一條世界上最長的世界文化遺產小道。它將把大運河沿岸的現有道路串連起來。但它並不是已經成型的,而是需要每個人通過自己的行走和定位去貫通的。它是通過戶外的時尚概念,弘揚一種“探索”、“分享”和“奉獻”的精神,從而吸引更多的公眾參與到大運河遺產保護的過程中。

  “大運河到底有多長?有沒有可能將運河沿岸的道路串通起來,形成一條世界上最長的世界文化遺產小道。這條小道將北至北京,南至寧波,沿大運河長達2000公里,可以讓對運河有感情的人們在這條綿延的小道上穿梭。”這一開始只是齊欣的一個想法,但當他將這個想法與別人分享時得到了無一例外的贊同和興奮,只是他需要自己先行動起來,一段段地騎。

  “大河小道”的概念在2010年開始更加廣泛地推廣開來,“大河小道工作室”營運而生。這個活躍群體以志願者的形式自發地開始建設有關大河小道的百度百科、博客、網站、組織相關的騎行活動。大河小道帶動了一大批的活躍分子,靳秒因為受到小道的啟發,決定自己的研究生畢業論文的題目為“大運河遺產小道的美學意義”。大河小道將是對於一種生活方式和終極理想的追尋,有關探索、激情及分享,應該能夠更好地吸引各地、甚至世界各國的人來體驗大運河文化遺產之美。

  此次首都師範大學大運河寧波段騎行活動,將成為大河小道概念提出以來實施團隊騎行的首支隊伍,承擔著騎行實踐的示範和標杆作用。寧波市廣電新聞出版局文物與博物館處處長、大運河申遺辦公室主任鄔向東說,大運河是如此龐大的線性遺產,政府和文化遺產專家都越來越感到需要一個能夠讓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平台,讓公眾深入參與到運河保護的各個層面之中,小道就是這樣一個合適的平台。學生能夠自發地參與騎行大運河,並承擔科研項目,是非常好的開端。

  大運河的研究中一直並不缺文物專家,但最難找的是有著同樣文化價值觀的傳播、旅遊、泛戶外運動再加上市場營銷專家,只有當這些力量聚合在一起,才能尋找出最合乎遺產保護原則的方法,才能讓大運河真正地與公眾發生關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