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九二共識 兩岸互信的根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4 20:47:00  


  中評社台北8月14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說,大陸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亞飛11日在台北呼籲兩岸尊重“九二共識”,以維持雙方政治互信的基礎。李常務副會長並逐字說明大陸對於“九二共識”的定義,“就是1992年,大陸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達成的,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眾所皆知,自2008年5月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兩岸之所以能恢復海基、海協兩岸的制度性協商,簽署14項協議與陸資來台一項共識,為台海開創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的大環境,就是因為有“九二共識”作為兩岸互信的根基。 

  社評說,雖然兩岸就“九二共識”的定義仍有不同,大陸方面定義是“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而台灣方面的解釋是“一個中國的內涵,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也就是雙方有“各表一中”與“一中各表”的不同。 

  但是“九二共識”的重要性不是在於她的“定義”而是在於她的“作用”,兩岸因為“九二共識”的存在而能“擱置爭議”,務實展開協商,解決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項問題,並為兩岸擘畫未來合作前景,所以兩岸不但要尊重“九二共識”,還要珍惜並且細心呵護。 

  社評說,當前世界已經走向全球化、區域經濟整合與知識經濟的大時代,兩岸應該握世界和平發展的大趨勢,建立兩岸長期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加強雙方合作,為人民謀福。而要維持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必須擱置爭議,避免因政治爭議擴大而造成衝突,甚至引爆戰爭,使台灣籠罩在戰爭的陰影之中,而“九二共識”是目前擱置兩岸爭議的最有效方法。 

  1992年中旬,由海基、海協兩會相互致函,對“一個中國”的內容,同意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這也就是所謂“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簡稱“一中各表”)的由來。1993年4月27日兩岸在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達成四項協議,就是在這個“九二共識”的作用下完成。 

  後來“一中各表”的內涵被外界以“九二共識”一詞來概括,並為兩岸各界所普遍使用。“九二共識”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將兩岸敏感的政治爭議擱置,讓兩岸能就有共識、彼此互利雙贏的部分進行合作,對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性不可言喻。 

  中國大陸經濟快速發展是一個事實;絕大多是台灣人民的祖先來自大陸也是一個事實;台灣一年有超過四百萬人次赴大陸旅遊、尋根、探親,超過台灣出國人次的一半,更是一個事實;兩岸貿易一年超過1千億美元,為台灣賺取大量外匯,同樣是一個事實;台灣有8萬個投資項目在大陸,有為數眾多的台灣子弟在大陸發展事業,還是一個事實。 

  這麼多客觀事實擺在眼前,台灣應該用什麼態度來面對大陸?是合作?還是對抗?是擱置爭議,加強彼此互利互惠的關係?還是刻意用顯微鏡去放大彼此差異,對兩岸互利的部分故意視而不見,造成雙方的對抗?這個答案很明顯,兩岸當然是擱置目前雙方沒有共識的部分,對於雙方都有利的部分,大家合作來推動,一起為兩岸人民創富。 

  所以,“九二共識”對於兩岸和平穩定、繁榮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根基,有了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再加上台灣的資金、技術及國際行銷經驗等軟實力(Soft Power),配合大陸的勞工、土地及自然資源等硬實力(Hard Power),台灣必能吸引全球企業來台投資,將台灣建設成為外商的亞太營運總部及台商的全球營運總部,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再次開創台灣經濟奇蹟”。 

  社評說,“九二共識”是兩岸互信以及恢復協商的根基,也是兩岸建立和平穩定互動架構的前提,更是兩岸能否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關鍵因素,希望兩岸當局共同尊重她、珍惜她、呵護她,讓“九二共識”持續為兩岸擱置爭議,開創光明的合作前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