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肖楓:“假朋友”難概括中美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18 00:32:15  


  中評社北京8月18日電/環球時報刊載文章說,近期中美關係的發展態勢令人關注。有人說美對華戰略進入一個新的“拐點”, 中美間一場“戰略較量”在所難免。也有人說中美之間是“假朋友”關係,什麼“夥伴關係”只是為“好聽”。 這類議論所涉及的問題非常複雜,是絕不可“簡單化”地看待和對待的。

  近40年來,中美關係能夠歷經風雨,邁過坎坷而發展到現在,兩國之間存在“共同利益”是最根本的原因。可以說中美關係是由共同利益驅動的,只是不同時期,這種共同利益的“載體”不同而已。在冷戰結束前,中美間的共同利益主要是出於對付“共同敵人”(蘇聯)的戰略利益;“9•11”事件後主要是承擔“共同使命”(反恐)的戰略需要;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主要是應對全球性“共同挑戰”所形成的廣泛的“共同利益”。

  從橫向看,中美關係的複雜性首先表現在關係的性質很難簡單“定位”。中美關係究竟是什麼性質的關係?既不能簡單地說是“朋友”,也不能簡單地說是“敵人”,所以曾有“非敵非友”的說法。“夥伴”二字妙就妙在它反映的是“中性”關係:既有“合作”,也有“競爭”,既是“朋友”,也是“對手”,既不僅僅是“朋友”,也不僅僅是“對手”,等等。這些概念和說法的出現,首先出於兩國關係的實際需要———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需要考慮怎麼看待和對待對方的問題,而“夥伴”二字恰好適應了這一需要。近有學者說這是為“好聽”,筆者不敢苟同,改用“假朋友”關係,也概括反映不出中美關係的複雜性。中美關係的不穩定,是中美關係的複雜性決定的,並且是這種複雜性的表現,而決不是因為什麼“假朋友”關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