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表述顯示當地相關部門對已殘存不多的舊城仍有意繼續加以拆除,如執意推行下去,不但偉大的北京舊城將承受徹底損失,而且城市的‘心臟病’將愈發嚴重,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無法緩解。”北京城市史著作《城記》的作者、北京歷史文化保護的呼籲者王軍得知北京行政區劃調整的消息後感到擔憂。
王軍的擔心絕非杞人憂天。老城的空間格局往往成了新城發展需要克服的對象——有老建築的拆除,才會有新建築的高聳;新城區的擴大,又是以老城區的縮小為代價的。
為了推動北京舊城的保護,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黃鴻翔早在2005年就向全國政協提交了一份《關於調整北京市城區及近郊區行政區劃的建議》提案。黃鴻翔當時的設想是:一個區要從二環以內一直延伸到五環以外,形成放射形的區域。“這樣可以在二環內搞文化、旅遊,在三環、四環建商務區、搞建設。”黃鴻翔設計的北京區劃調整方案雖然最終未能實施,但由時任北京市長王岐山親自牽頭負責該課題的研究,足見北京市政府對這一提案的重視。
然而,“這次公布的北京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和我當初的設想不太一樣。”黃鴻翔坦言,“還是在舊城裡動腦筋,若發展產業,還是要大拆大建。”不少持審慎觀點的專家也擔心,原來東城、西城的發展空間已大大飽和,南拓需求迫切,產業轉移、開發舊城的衝動,是否會改變南城長久形成的文化生態,城南文化會不會因此模糊、變味?
目前,由於區劃調整帶來的機構整合、人事安排等工作尚未全部完成,部分文化保護工作處於停滯狀態。去年,崇文、宣武兩區曾聯合申報“宣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然而,在今年新增的4處“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中,卻並未見到宣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的身影。記者就此事徵詢新東城和新西城的相關機構,也未能得到確切信息。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