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映真:文學相融使得兩岸更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5 00:05:41  


  中評社北京8月25日電/8月19日,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主席團第十次會議,32位主席團成員一致通過聘請台灣作家陳映真為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對於中國讀者來說,陳映真的名字並不陌生;而對於中國作協來說,陳映真堪稱最“年輕”的會員,他的會員年齡只有兩個月。

  “這個職位是目前作協內最高的名譽性職務。”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新聞發言人陳崎嶸表示,中國作協對港澳台作家敞開胸襟,是建立在中國文化同根同源、相知相印的基礎上,“文學上邁出的一小步,是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大步”。

  拉近彼此的一步

  “一下子覺得台灣和大陸更近了”

  陳映真是大陸文學界和讀者非常熟悉和喜愛的作家。陳映真的創作生涯早期從1959到1965年,多為充滿憂鬱、苦悶的作品,表現在幾個自傳性的主題:貧困環境的悲情與苦悶心緒、對故鄉的離棄與殘敗晦暗的市鎮,此時期的代表作為《我的弟弟康雄》、《家》、《鄉村的教師》;其後則以理性的凝視代替感性的排拒,作品發表在《現代文學》。受到當時“西化”浪潮的影響,他將早期抒情風格納入現代主義的象徵架構中,以寬廣的角度處理台灣問題,表現在:“大陸人在台灣”的主題,代表作有《將軍族》;“知識分子的失落感”的主題,代表作有《一綠色之候鳥》;而後陳映真的作品轉為理性的反省,這時期的作品發表在《文學季刊》中。文字開始轉為清晰明朗,風格從“象徵”走向“寫實”,開始批判上世紀六十年代趕流行的知識分子之淺俗孤絕。這時期的代表作有《唐倩的喜劇》等。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陳映真的作品被大量介紹到大陸,他獨特的成長背景、寫作筆法、心靈訴求引起了文學界和評論界的關注。他主編的32集《諾貝爾文學獎全集》一度是大陸學者了解諾貝爾獎和國際文學動態的第一手資料。他的作品影響了相當多大陸作家的創作風格。近期的陳映真,則主要探討跨國企業對第三世界經濟、文化的侵略,以鮮明的意象描畫第三世界民眾的心靈污染、扭曲、頽廢,抗拒與掙扎,如《夜行貨車》、《上班族的一日》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