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雲南省專門從事文物征集、交易的公司,雲南省文產集團下屬的省文物總店10年來從境外追回上千件文物,但多是通過商業手段。該公司總支書記張國政表示,由於歷史的原因,從海外博物館追回文物幾乎不可能,而從民間的話,除了華人捐贈,其他時候都得花錢。去年省博物館館長在美國參加一個拍賣會,當時見到一件更珍貴的阿嵯耶觀音,但是拍賣底價要上千萬,博物館沒法承擔,最後只得放棄。
文化是大理的根脈
對於此次阿嵯耶觀音像的回歸和展出,大理州委常委、副州長蔡春生認為,展覽可以喚起公眾積極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熱情,可以促進旅遊發展。
雲南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黃峻希望大理做好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工作,他說,“歷經500多年的南詔、大理國傳統文化至今仍然散發出光輝。文化是大理的根脈,今天大理的旅遊面臨二次提升的機遇,最核心的是要傳承、提升、弘揚文化的內涵和品位。”
小資料
觀音本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文殊、普賢、地藏同列。傳說,佛教剛傳入雲南地區之時是觀音降伏洱海邊的羅刹,點化細奴羅並幫助建立南詔國的,觀音是開創雲南佛教千年香火的先行者,佛教在大理的歷史傳播中與當地原始宗教相整合,形成了別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阿吒力教,“阿嵯耶”則是梵文Acarya譯音,意為“軌範正行,可矯正弟子行為,為其軌則、師範高僧的敬稱。”。
阿嵯耶觀音成為慈悲善良、聰明智慧、美麗賢淑的象徵,千百年來,“阿嵯耶”觀音一直深受雲南人民的喜愛。
阿嵯耶觀音造像始現於南詔國晚期,在《南詔圖傳》、《張勝溫畫卷》中屢有出現,是雲南目前發現最早的觀音造像。到大理國中後期,阿嵯耶觀音崇拜和造像之風達到鼎盛,成為南詔大理國時期的皇家重器。
阿嵯耶觀音造像通常為站立姿勢,身像中性,神情恬靜,面露微笑。發髻高聳,頭戴阿彌陀佛化費寶冠,上身袒露,跣足,一手作說法印,一手施安慰印。雙肩戴瓔珞花紋臂釧,腰佩飾花扣帶,腹帶呈U形,下著戴褶裙裳。造像大多為金屬材質,是南詔大理國佛教藝術的珍品。
(文章來源: 雲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