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日明天經濟對話 日本困境將微妙體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7 10:12:23  


 
  胡令遠對記者表示,日本以貿易立國的經濟方略在金融危機中顯露出了巨大的弊端,金融危機過程中,各國都各自發展本國經濟,而單純依靠外需的經濟模式受到重創,中國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詮釋。

  “中日今後的經濟合作將一改日本在產品出口、技術、資金方面的優勢,中日之間的經濟合作將更加平等,結構也將發生微妙的變化。”胡令遠說。

  陳言表示,目前日本在與中國展開經濟合作時比較困惑,日本在電子、家電等領域已經失去技術優勢,國內的財政狀況也使日本失去了在海外投資的資金優勢。陳言告訴記者,中日之間的經濟合作將從中國“全盤接收”轉向相互合作。

  新能源等環保產業竟成為中日經濟合作的重點領域。《國際金融報》記者昨天獲悉,中日之間目前正在就環保方面的合作展開新一輪的項目論證,兩個項目分別落戶河北生態新城曹妃甸和上海崇明島。

  胡令遠教授指出,日本今後10年的經濟增長戰略,以擴大國內外需求,實現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為指導思想,而環境、能源,觀光產業都將是日本對華經濟合作的重點產業。同時,美國實體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以及擴大亞洲市場的努力等,都對日本構成了競爭壓力。這種背景下,日本對華經濟合作的緊迫性在加強。

  互補VS競爭 多邊主導權爭奪

  後危機時代,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作為東亞兩個重要的經濟體,中國和日本的合作將對地區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胡令遠表示,在此背景下,中日對話具有重要意義。他預計,在此次對話上雙方將就東亞經濟一體化和東亞經濟合作交換意見,但不會有實質性的成果。

  日本野村資本市場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關志雄日前表示,中日經濟關係互補性強,中國經濟發展對日本是機遇,兩國可以尋求共同發展。中日經濟關係不是“零和遊戲”,相反,兩國經濟存在很強的互補性。

  但胡令遠表示,在區域、多邊合作中,中日之間更多的是競爭關係。作為地區性大國誰都想成為主導,世界金融危機加劇了這種競爭。“金融危機前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非常明顯,但現在很多國家都希望在合作中為本國經濟發展謀求更多利益。”胡令遠表示,目前來看,東亞各國對“10+3”合作模式的分歧不是越來越小而是越來越大。此外,胡令遠指出,在與東南亞各國合作中,雖然日本在二戰結束後就開始在東南亞各國投資並開展貿易,日本與東盟國家的合作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都超過中國,但近兩年隨著中國與東盟國家貿易量的不斷擴大,中國已經在這方面超過了日本。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