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專家揭秘美亞太軍事基地 島鏈對華層層包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29 09:44:54  


印度洋迪戈加西亞美軍基地部署有戰略轟炸機。
  中評社北京8月29日電/從7月下旬至今的一個月裡,美國戰艦在中國周邊海域頻頻亮相,美國在亞太海域高調顯示軍力,分別與韓國和越南舉行3輪軍演,在中亞也舉行了一些相對小規模的聯合軍演。作為美國唯一一艘母港位於海外的航母“喬治.華盛頓”號,其動向也成為了普羅大眾關注的焦點。 

  廣州日報報道,對此,美國專家紛紛表示,美國正在重返亞洲,亞太地區已成為美國越來越重要的戰略地區。中國軍事專家表示,美國在太平洋、中亞和印度洋地區都有其軍事戰略部署,以拉攏盟國、封堵扼控對手和控制戰略通道。 

  本文特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基地進行大盤點,以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美國的戰略意圖和部署以及我們所面臨的安全環境。 

  太平洋上設“島鏈” 

  隔著浩瀚海洋的美國大兵,能在亞太地區頻繁亮劍,倚靠的不僅是其一流的軍事投放能力,更是其在全球各區域布下的軍事基地網絡。美軍在亞太地區的軍力部署情況如何?有著哪些戰略考量?本報記者專訪了軍事專家、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李傑。 

  美軍在日本有123處基地,在韓國有87處基地 

  五角大樓發布的《2009年度美軍基地結構報告》顯示,美國海外軍事基地遍及六大洲(除南極洲外)、四大洋,輻射全球38個國家。在總數716處的基地中,德國235處,日本123處,韓國87處。這三國加在一起,所占基地數量超過美國海外軍事基地總數的一半。此外,除駐阿富汗、伊拉克美軍外,美軍20餘萬海外軍隊也有大半駐在這三地。而這三國當中的日本和韓國,都處於美國提出的“第一島鏈”上。 

  李傑表示,近些年來,有關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用“島鏈”封堵、扼控包括中、俄、朝在內等國的各種報道接連不斷。 

  上世紀50年代,美國首次正式提出所謂“島鏈”概念 

  “島鏈”的說法始於上世紀50年代初。1951年1月4日,時任美國國務院顧問約翰.福斯特.杜勒斯提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防禦範圍應是日本—琉球群島—台灣—菲律賓—澳大利亞這條島鏈線。”這就是美國最早關於“島鏈”的概念雛形。 

  1955年2月,升任美國國務卿的杜勒斯進一步闡述了“島鏈”概念,稱台灣“構成了太平洋西部邊緣所謂‘島嶼鎖鏈’中的重要環節”。這是西方國家第一次正式提出“島嶼鎖鏈”,即“島鏈”的概念。 

  自上個世紀50年代末起,我軍有關部門根據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我實施戰略封鎖和軍事部署的情況,陸續在一些文件和講話中借用了“島鏈”和“第一島鏈”的提法。 

  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越來越多的文件、報告和學術研究中,均提到了“第一、二島鏈”的概念及美日等兵力部署情況。隨著新世紀新階段,我海上力量的不斷發展和維護海洋權益任務的日益加重,“第一、二島鏈”被賦予更加明確含義,並在許多領域得以廣泛使用,有的甚至還提出“第三島鏈”概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