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改國語為華語?台“教育部”:只修課綱用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9-01 18:09:30  


楊昌裕強調,國語文課程名稱沒有變,只是課網內容能力指標的用語變了。(中評社黃惠玟攝)
  中評社台北9月1日電(記者 黃惠玟)針對台灣中小學國語(文)課程將改名為“華語(文)”引發外界質疑。台灣“教育部”今天傍晚說明強調,國中小的國語(文)課程名稱並未改變,改的只是修訂該課綱中能力指標的文字用詞,由於這個文字用詞主要是供教師及教科書編輯者閱讀,因此不會影響到教科書內容,更不會改變現行國中小課程名稱。不過,“教育部”也發現如此作法會產生混淆,因此,未來會面對並進行妥善處理。

  台灣競爭力論壇今天上午召開“馬政府真的要把‘中華民國’去中國化”記者會,台灣大學教授黃光國等人嚴詞抨擊台灣中小學教科書未來將把國語改成“華語”,國文改為“華文”,質疑馬政府在延續扁政府的“去中國化”政策。

  台“教育部國教司長”楊昌裕下午澄清說,2008年5月23日發布的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修訂案,是定位於“微調”,也就是僅進行課綱內容的修訂,並不涉及課程架構之調整,也就是說,課綱名稱仍是“國語(文)”,並未如外界所講改為“華語(文)”。當然,“教育部”也發現課程名稱和課綱用語不同確實會發生混淆,雖然不會影響老師的教學,但為避免混淆,將來會想辦法讓兩者齊一。

  不過,對於未來要用什麼辦法讓兩者齊一,楊昌裕表示,現在有人對此有討論,“教育部”必須面對,也認為要力求一致,以目前來說,這個議題學術界有很多的討論,“教育部”希望找出目前大家接受度最高的。長期以來,用國語文確實是大家熟悉的用語,但也有人認為這是18世紀的觀點,“教育部”基於未來可能涉及到後續問題,目前無法詳細說明,一定會審慎面對考量。

  楊昌裕強調,如果“國家”有明確的國語文政策,對“教育部”來說,就很好解決,但由於目前台灣並沒有明確的國語文政策,所以國語文課程被視為檢視的指標,外界也拿最嚴格的指標來看待。至於國語文教策是由哪個機構負責,這部分就要問看看了,過去曾經有“國家語言法”,主管機關是“文建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